最近有两件有意思的事儿,中国开始降关税,而美国继续加关税。一个降,一个加,这操作看起来完全相反,但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很多人可能会问:中国降关税是为了啥?美国加关税又图个啥?
2024年12月28日,中国官方宣布从2025年1月1日起对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进行调整,涉及935项商品,包括化工原材料、制造业相关的环烯烃聚合物、乙烷、环硅酸锆钠等工业用品。同时,还对43个最不发达国家全部商品实行零关税。简单来说,中国的关税门槛放低了。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很多工业原材料依赖进口。降低进口成本可以提升国内制造业的竞争力。对不发达国家实行零关税看似是“扶贫”,其实是互利共赢。买他们的便宜货,帮他们赚点钱,然后再把中国的工业品卖过去。这样一来,他们有钱消费了,中国出口也多了,双赢局面就出现了。
反观美国,2025年1月1日开始对中国太阳能硅晶圆、多晶硅关税从25%直接翻倍到50%,还新增了对钨制品25%的关税。这几年,美国对中国增加关税,从能源商品到高科技产品都没放过。说到底,美国对中国的压制由来已久,生怕中国超过它。不过,这种做法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本国商品价格飞涨,通胀压力加大,老百姓生活更难。
中国早就未雨绸缪,布局了不少后路。比如中俄合作越来越多,在能源、粮食、化工等领域都有合作项目。中国还在国际贸易圈子里搞了个RCEP,这是个包含东盟、日本、韩国等15个国家的自由贸易协定。根据协议,成员国间90%以上的商品都实现了零关税,这让中国的外贸多了不少新伙伴。以东盟为例,2024年前11个月,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总额达到6.29万亿元,远超中美贸易额的4.5万亿元。
美国对华加关税表面上看是想“脱钩”,但实际效果却是把中国推向了其他市场。中国不仅是出口强国,还是制造业全产业链的领头羊,这使它在国际贸易圈子里更有话语权。美国制造业早已“空心化”,除了高科技、军工、医药这些高端行业,其他产业已经不太行了。上世纪60年代,通用汽车的员工有60万人,而现在苹果、谷歌这些科技巨头员工加起来才30万。制造业一落千丈,美国底层老百姓的就业机会也跟着没了。
特朗普执政时试图让制造业回流,为此不仅加关税,还让台积电、三星这些企业去美国建厂。但由于地价、工人福利、制度问题,工厂建得不咋地,美国制造业回流计划基本失败。再加上疫情和贸易战的影响,物价飞涨,生活成本高得离谱。为了缓解经济压力,美国玩起了“金融三板斧”:印钱、发钱、加息。可这一套下来,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加剧了通胀,底层百姓更苦了。
对比来看,中国的策略显得更高明。通过降关税、扩大贸易圈子,不仅稳住了外贸,还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此同时,美国因为制造业的衰落,逐渐失去了全球经济规则制定者的地位。
截至目前,中国的降税政策已经进入实施阶段,而美国的关税政策也没有任何松动的迹象。这次中国降关税的商品主要集中在制造业领域,比如重要的化工原材料,而对不发达国家的零关税也开始生效,这种政策预计会进一步拉动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
另一方面,美国的关税政策依然强硬。2024年年底,美国商务部将136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其中包括海康威视、浙江宇视等知名公司。随着特朗普的“老套路”回归,美国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对华贸易打压力度。
中美的外贸操作真是两个极端。中国更像是在铺路,为未来的全球化发展留好“后手”,通过降关税、扩大国际朋友圈,稳住经济。而美国这边,虽然喊着“让美国再次伟大”,但行动上却是“闭关锁国”,把自己锁在了一个越来越小的圈子里。
从根本上看,美国的问题不是关税能解决的。制造业空心化、资本过于集中、底层就业机会流失,这些才是美国经济的根本病。反观中国,通过完善全产业链,加大国际合作,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韧性,显然更懂得如何应对全球经济的变化。
这件事在网上引发了不少讨论。有人觉得美国的政策简直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网友老王说:“美国这加关税,跟堵住自己的粮仓没啥区别,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另一位网友小李调侃道:“中国降关税,美国加关税,这就像一个人打开门迎客,一个人关门锁自己,谁更聪明一目了然。”还有网友张姐说:“中国这次对不发达国家零关税,真是高明。既赚了人情,又赚了生意,双赢的事儿美国咋就学不会呢?”当然,也有人担忧,美国这加税搞制裁,会不会影响到中国的出口?网友小赵说:“中国外贸虽然强,但美国毕竟是个大市场,失去这个市场真的没事吗?”
看完这次中美关税的对比操作,你有没有觉得不对劲?一个国家在想方设法扩展市场,一个国家却在绞尽脑汁封锁自己。这背后的逻辑真的说得通吗?到底是谁在走上坡路,谁在走下坡路,答案其实已经很明显了。美国加关税到底是为了保护自己,还是为了“内耗”?中国降关税是为了全球化,还是另有所图?未来的中美贸易格局会怎么样?谁会在这场博弈中笑到最后?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个人好好琢磨。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