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月,彭博社发布评估数据,声称台海若发生战争,全球经济将付出10万亿美元、约10%GDP的代价。若发生“封锁”(Blockade),全球将付出5万亿美元的代价。据此,美官方认为,在赖清德五月就职前,中国大陆会采取激烈的做法,以限制“台独总统”促战的行动。
然而,美方预期的“行动”——军事入侵、经济制裁、网络攻击——并没有发生,中方反而选择了和平的调子试水温,却发生了各方都没料到的意外。
2月,“2·14金门撞船事件”是一起让台海问题发生质变的意外,中国大陆因这一事件展开了“台海内水化”的行动,进一步落实了“中国主权”,而美国缺乏支点与理据介入此事。
从此,中国海警在台海问题上扮演的角色被高度关注,“非军事行动”让美国不好发作,但“第二海军”显然就是灰色作战的前锋部队,甚至可预期海警将在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如此,大陆推进“台海内水化”的行动仍然非常克制,未与台湾海巡发生冲突,不让美方有介入的理由。
简单说,“刺猬战术”无法处理海上治权的问题,但中国海警可以实施“隔离”(quarantine)这个比“封锁”更令美方头痛的战术。换言之,“隔离”战术就是台海问题发生质变的指标。
什么是“隔离”?美国舆论在年中聚焦于此,并陆续给出重点说明,成为“中国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下台湾”的论述基础。关于此,下文会再做分析。
3月,南海局势升温,菲律宾在仁爱礁问题上碰瓷中国,原则上是台湾“刺猬战术”的延伸。菲律宾被美方设定为台海战争的武器弹药运补与监视基地,炒作南海岛礁争议,有利于美方在菲律宾的军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