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剑分享能煎面包的中国人形机器人!对很多80后、90后来说,学生时代常常听到“日本机器人全球领先”的故事。日本的服务机器人产业发达,可以照顾老年人;工业机器人应用广泛,中国工厂大量使用日本和德国的机器人。日本动画如《机动战士高达》《新世纪福音战士》等也加深了外界对日本机器人的印象。
虽然动画中的机器人大多是虚构的,但机器人确实是日本的重要产业。根据国际机器人联盟数据,1980年日本生产的机器人出口量占全球的3%,到2002年已占48%。2005年,全球约有77万台产业机器人,其中日本占35万台。在那个中国刚刚加入WTO的时代,日本机器人给国人带来的震撼不亚于今天的光刻机和3nm芯片。
然而,近年来“日本机器人”几乎消失在主流舆论中。事实上,在享受了近四十年的机器人红利后,日本机器人正被中美两国超越。前不久,日本媒体“日经中文网”报道指出,日本机器人已经落后于中美。
从领先全球数十年到被反超,日本机器人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两大类。无论是哪种类型,日本机器人的崛起都与国家因素密切相关。
1961年,美国Unimation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Unimate。当时美国制造业工人的时薪仅为2美元,工厂对工业机器人的采购意愿并不强烈。而日本的情况则不同。1960-80年代,日本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汽车、消费电子、半导体等产业快速崛起,老龄化问题也开始显现。
为了应对劳动力短缺,日本政府在1967年制定了《机电法》,扶持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产业。同年,川崎重工引进Unimation的技术,次年试制出第一台日本产Unimate机器人。此后,日本企业如川崎重工、安川、本田、丰田等掌握了全球工业机器人的主导权。1980年被称为日本“机器人元年”。
90年代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日本工业机器人大量流入中国市场。同时,日本动画也在全球范围内流行,进一步强化了人们对日本机器人的认知。
相比之下,服务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更为坎坷。1986年,本田推出ASIMO机器人,这是全球最早实现较为稳定和自然双足行走能力的机器人之一。尽管技术先进,但ASIMO最终未能实现量产,主要出现在讲台和演播厅。2018年,本田宣布停止ASIMO的研发。
近年来,AI大模型的兴起为人形机器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特斯拉的Optimus机器人展示了强大的自适应协调能力,引领了新一轮人形机器人浪潮。这一次,大国竞争的牌桌上只剩中美。美国拥有众多领先的科技巨头和初创公司,中国则凭借全面的制造能力和供应链优势,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与美国相抗衡。
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尤其是工业快速发展,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大增。2006年起,中国陆续发布多项政策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最近几年,国产工业机器人开始崛起,尤其是在汽车和半导体领域的突破。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厂商市场份额首次超过外资品牌。
与此同时,中国机器人也在加速走出国门。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中国在短短四年内将机器人密度翻倍,位居世界第三。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机器人大国,新能源汽车、AI、半导体、机器人等领域正努力成为新的“中国智造”。林剑分享能煎面包的中国人形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