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守势,美国和中国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帕兰蒂尔公司创始人亚历克斯·卡普认为,重要的人工智能公司全部在美国,其他国家难以扩大人工智能的规模。他指出,欧洲因决定对人工智能进行监管而退出了生产领域。
尽管如此,一些国家和地区如以色列、印度、韩国、日本及欧盟也在努力追赶,不想在全球竞赛中落后。与云计算或软件不同,人工智能可能成为许多公司的核心竞争要素,快速获取新模型能为公司带来显著竞争优势。
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后,政治不确定性增加。一方面,他会进一步放松对人工智能的管制,为美国公司带来更多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法规、数据要求和语言模型的可用性可能会迅速变化。埃隆·马斯克和彼得·蒂尔等人虽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但主要维护自身利益。谷歌、微软和亚马逊等大公司也需应对白宫中的风险。
企业领导者应积极引导人工智能领域的地缘政治发展。评估人工智能超级大国和中等经济体的实力时,应考虑资本、人才、知识产权、数据、能源和算力等因素。自1950年以来,约70%最重要的人工智能模型和近60%最强大的大语言模型出自美国。美国还拥有全球最大的人才库,近50万名人工智能专业人士,并在基础设施和资本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中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跟上美国的步伐。阿里巴巴、百度等公司以及新兴初创企业正在开发强大的模型,得益于政府的大规模投资和不断发展的基础设施,尽管芯片贸易限制可能延缓进展。
欧盟从成员国的多样性和互补性中受益,但面临规模扩大和基础设施投资的挑战。法国米斯特拉尔人工智能公司等初创公司已做出显著贡献。
海湾国家如沙特和阿联酋依靠其资本储备、大型项目以及对数据中心和人才的投资,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日本和韩国拥有强大的科技公司和创新生态系统,但在规模扩大和市场准入方面存在困难。两国已开始开发自己的语言模型,但也受益于开放技术,如Meta的Llama模型。
英国、加拿大和以色列等研究型国家也可能取得技术突破,这些国家拥有卓越的研究能力,但在全球人工智能供应方面仍有差距。德勤报告显示,欧洲公司在将人工智能整合到核心业务方面落后于美国和亚太地区的同行。欧洲员工对人工智能的热情较低,只有37%的员工表现出浓厚兴趣,而在其他地区这一比例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