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解放军在“不对称”作战领域拥有丰富经验和强大手段。尽管M1A2T坦克具备强大火力和防护性能,但它的弱点也十分明显。在现代战场上,反坦克导弹、无人机等“小而灵”的武器,已成为克制传统主战坦克的重要利器。
反坦克导弹的致命威胁解放军装备的“红箭-12”反坦克导弹,被外界称为“中国版标枪”,具备发射后不管、俯冲攻顶的特点,能够从坦克防护最薄弱的顶部实施精准打击。该导弹威力巨大,可以摧毁包括M1A2在内的任何现役主战坦克。
无人机的空中打击能力无人机作为现代战场上的“新宠”,在乌克兰战场上已经充分证明了其对主战坦克的致命威胁。解放军的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具备高机动性和高精准打击能力,通过搭载导弹或投掷炸弹,可以轻松攻击M1A2T坦克的薄弱部位。
台军“不对称”作战理论的自我矛盾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台军近年来大力推行“不对称”作战战略,强调采购反坦克导弹、无人机等小型武器来抵御解放军的装甲力量。而M1A2T主战坦克本身,就是“不对称”作战的打击目标之一。既然台军强调“不对称”作战,他们为何又要引入这款昂贵的坦克?这不仅暴露出台军战略思维的混乱,也让这批坦克的实际作用大打折扣。
美国向台湾出售M1A2T坦克背后,还有一笔“隐藏账单”。这款坦克重达63吨,台军现有的装甲救援车辆根本无法拖拽M1A2T,这就迫使台军必须额外采购美国的装甲救援车。此外,相关配套设备、零部件、维修系统等也需要跟着采购,这无疑是一笔巨额军费开支。
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军售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商业利益驱动。与“不对称”武器相比,主战坦克的利润空间更大,美国军工企业自然不愿放弃这块“肥肉”。
台军的“强心针”还是“昂贵的靶子”?
M1A2T主战坦克的抵达,短期内或许能给台军带来所谓的“士气提升”,但从实际作战角度来看,这款坦克的作用被严重高估。面对解放军强大的反坦克导弹与无人机打击能力,M1A2T不过是一个“高价靶子”,其存活率堪忧。
台当局斥巨资引入这款坦克,更多的是一种政治作秀,而非真正提升防御能力的务实之举。可以预见,一旦台海局势真正紧张起来,台军的M1A2T主战坦克很可能成为解放军“不对称”作战的首要目标。对于台当局来说,这笔军购交易带来的恐怕不是安全保障,而是又一场昂贵的“幻梦”。
(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