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俄乌战争的走向可能迎来重大变化。据透露,特朗普团队正在全力筹备一项新的和平计划,试图尽快结束持续三年的俄乌冲突。这项计划的实施不仅关系到乌克兰、俄罗斯和西方国家,还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密切相关。近期多场高层访问和谈话透露出种种玄机,为这一局势增添了更多变数。
上周,俄罗斯前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中国并与中方高层展开会谈。这次访问表面上是为了深化中俄关系,但实质上,一个核心议题是俄乌战争的终结问题。尽管过去俄罗斯在战争问题上较少听取中国的意见,但如今局势发生了变化。
早在去年,中国外交部就发布了关于乌克兰危机的12点政治立场声明,随后与巴西共同提出了六点和平共识,旨在推动停火与和平谈判。然而,俄乌双方当时均不买账。如今,随着战事的僵持,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态度显然有所转变。梅德韦杰夫此次访华,很可能是在战争形势发生变化的背景下,与中国探讨俄罗斯未来的行动方向。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立场也出现了微妙变化。据悉,上周在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的仪式上,泽连斯基与特朗普会面时坦言,若俄罗斯早些听取中国的建议,当前的战争局面或许可以避免。这一表态反映出乌克兰在战争僵局下的无奈,也显示出对中国立场的某种认可。
无论是中国的12点声明,还是中巴的六点共识,当时都未能推动和平进程,主要原因是俄乌双方在战场上尚未耗尽资源。而如今,乌克兰无法收复全部领土,俄罗斯也无力全面吞并乌克兰,双方在持久战中已陷入困境。泽连斯基的表态,无疑透露出乌克兰对和谈的需求正在增加。
值得关注的是,法国总统马克龙近期频繁在俄乌问题上展开外交活动。除了派私人外交顾问博纳访华为新年后的访问铺路外,马克龙还借助巴黎圣母院重开放仪式,邀请特朗普与泽连斯基见面,为双方间接沟通创造机会。
马克龙此举不仅为法国争取外交主动权,也反映出欧洲在俄乌战争中的复杂立场。作为俄乌冲突的直接受害者之一,欧洲特别是德国深受能源危机拖累,其经济增长已连续多年垫底欧盟。俄乌战争的结束对法国和欧洲至关重要,但欧洲也必须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因此,马克龙试图通过促成欧洲在停战后派遣和平部队,展现欧洲的独立作用,同时为未来欧洲自我防卫战略积累经验。
特朗普团队正在制定的和平计划被认为是当前局势的一大变数。据透露,该计划可能要求乌克兰在未来20年内不加入北约,同时维持现有领土归属现状。这样的安排颇似1953年朝鲜战争后达成的停战协定——战争停止但和平未终结,事实上形成一种“冻结状态”。
尽管该计划的具体细节尚未完全公开,但可以预见,俄乌冲突的结束将对全球局势产生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于美国来说,结束俄乌战争可以节省一笔巨大的开支。然而,特朗普在和平计划中将如何平衡美国对乌克兰
对中国而言,俄乌战争的结束既可能带来机遇,也可能伴随挑战。若战争结束,西方资源将重新集中,未来对中国的围堵可能升级。同时,美国内部的鹰派团队在推动和平计划的同时,如何调整对华政策,尚存在不确定性。然而,中国的多边外交策略为未来的变局争取了更多回旋空间。
从当前局势来看,俄乌战争大概率将在2024年2月迎来终点,届时冲突爆发将满三年。各方可能会在此节点达成基本停战方案。欧洲通过派遣和平部队巩固地区安全,同时观察特朗普上任后的战略倾向。
对于中国而言,未来的关键在于紧密关注局势变化,特别是特朗普政府释放的政策信号。春节期间,企业和决策者需密切跟踪国际动态,以调整对外布局和内部战略。
,俄乌战争的终点已现端倪,但战争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真正的和平。新的博弈和利益争夺即将开始,中国必须在国际格局变化中把握主动权,确保自身利益不受损害。(责任编辑:张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