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凯迪奥面临的供应链危机让美国“警铃大作”,借机渲染起所谓“去风险”论调。与此同时,斯凯迪奥和多名政客还倒打一耙,竟声称中方此举是因为“忌惮”该公司的竞争力。
斯凯迪奥CEO布里31日发布声明称,由于制裁,该公司无人机电池供应将减少几个月,预计直到明年春季才会有新的供应商。布赖在声明中避重就轻,丝毫不反思自己对台军售行为,还说中方此举旨在“试图消灭美国领先的无人机公司,并加深世界对中国无人机供应商的依赖”。
一名匿名美国官员也说:“我们怀疑斯凯迪奥之所以被针对,是因为该公司可能被视为大疆的竞争对手。”美国官员们随即炒作“去风险”话题,称此事件凸显出“关键供应链集中在中国的风险性”。
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共和党主席约翰·莫勒纳尔则趁机炒作“中国威胁”。据他描述,中国在无人机、制药和其他行业供应链的掌控,“是一把瞄准美国经济的上膛的枪”。他宣称,美国政府、国会需要与业界合作,“设置护栏,保护我们的公司免受经济胁迫”。
然而,就在美国公司、官员和议员齐上阵,统一论调对华倒打一耙之际,包括无人机制造商在内的中国企业近年来频繁遭到美国政府的无端打压。
早在2017年,五角大楼曾以所谓“数据安全隐患”为由,禁止美军使用大疆无人机产品,对其开始长达一年的制裁。2020年,美国商务部又以“违反美国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将包括大疆在内的多家中国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今年3月,“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呼吁拜登政府对中国无人机加征关税。9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法案,拟禁止大疆生产销售的新型无人机在美国的通信基础设施上运行,以阻止大疆无人机在美国市场销售。这项法案尚未得到美国参议院的批准,还无法生效。
然而,中国无人机不仅价格更为便宜,技术水平也比美国无人机高出一截。《日经亚洲》6月曾发文称,包括美国肯塔基州、新泽西州和康涅狄格州在内的一些公共安全机构,都使用自己的预算购买了中国无人机。许多人表示,即使美国政府提高关税,他们也会购买。
10月19日,大疆宣布已对美国国防部提起诉讼。大疆当天在一份发给观察者网的声明中指出:“美东时间10月18日,大疆DJI就被错误列入所谓‘中国军事企业CMC’制裁清单对美国国防部提起诉讼。大疆DJI一直致力于推动民用无人机产品的应用与创新,反对产品用于军事用途。”(责任编辑: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