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这款导弹成为东北亚“四代反坦克导弹”里的一个新成员,也只差一个实战的认可。而同在胜利节阅兵式上,面对朝鲜滚滚钢铁精导洪流表情复杂的俄罗斯前防长绍伊古,为这款导弹带来了一个实战的机会。
人绍伊古也有话说……
在朝鲜已向俄罗斯提供大量各型弹药和短程导弹的今天,再向顿巴斯战区提供一种小型导弹似乎也不是什么更加激化局势的选择。显然,少量“火鸟-X”也不会像柳叶刀巡飞弹、海马斯火箭炮一样以一己之力改变战局。但对于朝鲜而言,这次难得的实战机会确是一个缓解自身持续三十多年“甲弹焦虑”的大好机会。
毕竟,朝鲜人的强行军起始于冷战结束,而冷战结束后建立起美国霸权的一战就是海湾战争。深谙陆军合成作战之道的朝鲜对于那场战争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是,萨达姆的失败首先是陆战兵器技术和战术上的失败——美国人的空军并没有彻底摧毁萨达姆的装甲部队,但接战双方装甲和反甲兵器武器上差距导致萨达姆的装甲师如同黄油一般被美军劈入歼灭。
因此在经济情况整体有限的情况下,朝鲜依然投入大量资源去研发反坦克导弹,试图通过“边研发,边出口”地维系反坦克兵器的研发能力。从90年代开始,朝鲜是反坦克导弹出口大国,通过正常手段或者非正常手段向亚非拉大量国家和地区出口过多型反坦克导弹。这多少体现了朝鲜人的“甲弹对抗焦虑”。
这种焦虑之下,朝鲜人确实作出了一些不太合理的兵器,比如这个超大无后坐力炮
在此情况下,朝鲜的反坦克导弹甚至在国际上声名鹊起,让各路入流或者不入流的人马也获得了冠以“火鸟”之名的各种二代反坦克导弹。而在上世纪90年代,类似于9M111的二代反坦克导弹依然是稀缺物资。朝鲜人很快就将这些出口收入反过来投入到自身反坦克导弹部队的采购和研发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