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对于具备一定造船工业实力并且积极打造大国海军的国家来说,偶尔出现事故在所难免,毕竟“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但是近年来印度海军的各种事故频发,这就超出了正常范围。这也暴露了印度的现实与实现大国海军和造船大国梦想之间还有不小的差距。这与印度造船企业的管理松懈、工人缺乏相关培训以及印度海军的违规操作都有很大关系。
爆炸沉没的印度“基洛”级潜艇。
印度造船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世界第四大造船大国,这也为印度海军增强实力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据印媒报道,2023年印度造船业订单丰厚,接单量达到150万吨,超过意大利,在全球造船市场的份额也有所提升。印度政府制定了计划,要在10年内将印度打造成世界前五的造船和修船大国。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加大了对造船业的支持,设立了相关机构并提供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
印度造船工业的快速发展也引起了美军的关注,苦于在印度洋沿岸没有维修和维护能力的美军看到了希望,加上近年来美印军事关系发展迅速,多个关键军事协议的签订(2002年的《印美一般军事信息安全协议》、2016年的《印美运输交换协议备忘录》、2018年的《通信、兼容性与安全安排》;2020年的《地理空间合作基本交流与合作协定》),让印度成为了美国的“准军事同盟”。2023年,印度和美国签署了一项新的国防协议,允许美国海军舰艇在印度造船厂进行维修。
作为该协议的后续动作,印度三个造船厂陆续与美军签署了相关协议。今年4月,印度科钦造船厂与美国海军签订了舰船维修主协议(MSRA),获得为美国海军维修舰艇的资格认证,将为美国海军在印度洋地区的舰艇提供停靠和维修服务。去年,印度L&T造船公司和马扎冈造船有限公司与美国海军签订了类似协议。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如此重大的事故,想必美国海军也会密切关注,展开相关评估,派出更多的技术骨干和人员前往印度,尽量让“悲剧”不在美军舰艇上上演,并且尽快推进在日本船厂维修和维护的工作,此外,澳大利亚也可能是未来维修的潜在选择点,降低对印度造船厂的依赖。(责任编辑: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