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西方技术制造的发动机,特别是“艾布拉姆斯”坦克的发动机,对污泥非常敏感,很快就会出现故障,但维修所需的零件和技术人员并不是随时都有。正如乌克兰军人所承认的那样,有时坦克会在战斗中直接坏掉,而苏制坦克却能继续正常工作。
火炮无法突破防线
俄乌冲突首先体现在炮兵之争,即北约155毫米口径炮弹和苏联152毫米口径炮弹的比拼。俄罗斯生产的炮弹数量大约是所有北约国家的2到2.5倍。高爆破片弹药的短缺导致西方开始向乌军提供集束弹药,这种弹药可以有效打击开阔地带的步兵和轻型装甲车,但绝对不适合攻击防御工事,它们无法突破防线。
西方炮兵本身根本没有做好应对如此激烈的武装冲突的准备。例如,大多数德国PzH-2000自行榴弹炮已维修过不止一两次,其炮管设计只能维持每天最多发射100枚炮弹,即相当于四五个小时的激战。而任何“超额”使用都会损坏武器,加速磨损。
美国M777榴弹炮也是如此。该武器炮管的材料属性不允许它实现最大射速。现代西方炮兵的设计者主要参照第三世界国家中低强度的武装冲突,这些火炮的实力足以每天数次射杀“拖鞋军”(即也门胡塞武装),但要想突破严密的防火墙,还远远不够。
“奇迹武器”言过其实
原则上,乌军官宣的所有“奇迹武器”都不是能够打败俄军的“银子弹”。美国的“标枪”反坦克导弹反应太迟缓:导弹弹头需要40秒到一分半才能锁定目标。它们在城市战中的表现极其平庸——突出的钢筋碎片、悬挂的电线、打开的窗框都会造成妨碍。早在战争之前,乌克兰就在试验场上测试过这些系统。为了让热寻导弹能够找到目标,还必须在装甲运兵车内点火。因此,这些反坦克导弹对于攻击未启动的设备或防御工事掩体毫无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