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中俄罗斯的伤亡人数数据披露不一,美西方、俄罗斯、乌克兰方各执一词。法国外长今年5月指出俄罗斯已有15万人阵亡;英国估算俄罗斯有45万人伤亡;乌克兰官方2023年12月底更是宣称俄军损失了105万人。按照美国在二战末期的考虑,使用核武器可以既避免己方大量伤亡、又可以摧毁敌方意志打赢战争。但是俄罗斯并没有这么做,反而主动表态为局势降温。5月24日在普京与卢卡申科共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对于俄罗斯正在进行的非战略核武器演习表示,这是俄罗斯为训练协同性而例行组织的演习,不存在使局势升级的说法。普京强调,俄白两国核演习并无任何特殊之处,北约也在搞同样的演习。
俄罗斯对使用核武器可能导致的一系列后果有着清晰地认知,俄罗斯对国家生死存亡的定义也有着比较高的门槛,同时,俄军在对乌常规战场上有着足够的自信,且随着战事进入消耗阶段,俄罗斯的军工家底和相对于乌克兰的人口优势逐渐凸显,仅凭常规战场上的一时受阻、或者若干重要武器装备、战略设施遭受打击就判断俄罗斯要使用核武器为时尚早。
”沃罗涅日“系列雷达是俄战略预警系统的核心装备。
俄乌战场上的怪圈
现在俄乌战场陷入了核战略稳定导致常规军事不稳定的怪圈。
两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在核层面的稳定,会让这两个国家不敢直接撕破脸大打出手,以免出现不可控的核战争,但是常规军事层面只要不升级为核冲突,两个国家或是各自的代理人则不会畏手畏脚,常规军事层面的烈度上升。近年来国内学者对这一理论逻辑有过细致的研究。
从俄乌冲突伊始至今俄罗斯多次释放核信号、进行核演习、开展与白俄罗斯战略合作,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对美西方威慑作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美西方对乌援助和对俄施压的势头,但是另一方面也间接告诉了美西方俄罗斯能够接受的“底线”。这一“底线”并不是某个精确的指标,而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即给美西方提供了一个行为圈,只要对乌援助和对俄施压不出圈,就不会导致核战争的最坏的结果。因此在俄乌战事发展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可以看到一种“互动”现象,即美西方提供一批先进常规武器,增加对俄施压,俄罗斯就释放一次强烈威慑信号,遏制美西方的势头;待俄罗斯愤怒值下降,美西方再升级支援,俄罗斯再升级威慑。这就陷入了前文提到的怪圈,美俄都了解对方的核实力,避免发生全面核冲突,但只要不触及核红线,美西方在红线之下常规军事力量方面不遗余力支持乌克兰,依此循环往复,最终导致常规冲突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