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台湾本地劳工可以做、愿意做,当然以本地劳工优先,但例如长照(长期护理工作)、建筑、3K产业(源于日文,指肮脏、危险又辛苦的产业)等,恐怕本地劳工也不会跟印度人抢。
他说,希望外界不要污名化印度劳工,这样做反而对台湾造成不好印象。
为了说服民众接受印度外劳,民进党党团干事长吴思瑶则摆出高龄化及少子化的现状,表示在“全球抢人力”的当下,台湾“不能抢输人”。
她还说,目前为止已经有1800万印度外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服务。
确实,已经1800万,要再出10万到台湾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岛内对此事反响之所以强烈,可能还不在引进外劳这件事本身。正如国民党“立委”徐巧芯今(17)日在脸书上怒批,民进党就是选前说一套,选后做一套。“跟你山盟海誓说不会开放印度移工不过是50多天的事,一选上就变脸,昨暝歹势。”
徐巧芯揭发说,早在2024大选前,就有传闻台当局要跟印度签订MOU,引进印度移工,当时还有民间团体上街抗议。但当时台当局的“劳动部”不仅不承认,还大声地说那些都是“假信息”。结果选完没多久,“当选人”赖清德都还没上任,过了一个年就突然“啪!签了!”
她还声讨道:“有没有当年莱猪进口的既视感?”
上月选举前传出将引进10万印度劳工,当时“劳动部”反驳说,“不会立即引进大量移工”,台湾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就曾讽刺说,以他长期跟民进党交手的经验,“一定不是10万人,但也有可能是9万9000人”。
17日,当柯在公开场合被媒体问及台印签署MOU是否会冲击台湾就业市场时,他表示,在台湾,逃逸外劳已经不是经济问题,而是一个安全问题,现在全台湾逃逸外劳已经超过8万人,显示当前的移工政策“大有问题”,当局必须严肃面对、积极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