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德国再次成为欧洲病夫了吗?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人》文章发表之后,在德国和欧洲引发热议。除朔尔茨外,多家德媒以及经济部长、央行行长等德国联邦政府官员发声回应。
9月6日,德国央行行长约阿希姆·内格尔(Joachim Nagel)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反驳称,德国经济的疲软是暂时的,广泛的补贴通常会导致结构性赤字。“德国不是欧洲病夫,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容易被很多人误会的说法。我们应该更加自信。”
9月14日,德国经济部长(绿党)哈贝克在《经济学人》发表署名文章。他表示,“欧洲病夫”的描述与现实不符,德国经济正面临结构性挑战,但“并没有病态”。他同时将困境归咎于地缘政治现实,称德国现在正制定经济安全政策,建立符合盟友利益的供应链。
各方就德国是否再次成为“欧洲病夫”争论不休,与此同时,德国经济表现持续低迷。
德国联邦统计局7月表示,德国今年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为零,是欧元区表现最差的经济体之一。修正后数据还显示,德国经济在2022年第四季度收缩0.4%,在2023年第一季度收缩0.1%。
9月6日,德国知名智库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发布秋季预测报告,称德国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可能将萎缩0.5%,“经济前景阴云密布”。报告称,下调经济预测的主要原因是德国工业经济疲软、建筑业危机和消费者支出下降。
欧盟委员会9月11日发布的夏季经济预测报告称,今年德国经济将同比萎缩0.4%,是欧盟各主要经济体中唯一经济同比下降的国家。报告认为,高利率、高通胀和居民消费不振是导致德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