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天灾、冲突不断,又一轮粮食危机逼近世界

    2023-08-18 16:35:54 来源:环球网

    短短两个月来,从俄罗斯停止执行黑海农产品外运协议到印度宣布大米出口禁令引发的各方担忧,从“前所未有的干旱让东非之角陷入饥荒”到“化肥价格上涨让亚洲水稻种植成本上升”的客观事实,从“科学家称创纪录的高温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到“联合国警告全球农业正面临严峻威胁”的警钟长鸣,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感受到又一轮严重的粮食危机即将袭来。联合国相关机构近期的报告也显示,2019年以来,受新冠疫情蔓延、气候变化冲击、地缘冲突升级等因素影响,全球饥饿人口新增1.22多亿。仓廪实,天下安。在多重挑战下,如何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成了许多国家考虑的重要问题。

    “2023年底和2024年上半年,危机很可能达到顶峰”

    “今年世界将面临新的粮食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和通胀形势引发新的担忧。”彭博社近日报道称,席卷亚洲、欧洲和北美的热浪只是对农民们的又一次考验,他们不得不面对极端天气带来的挑战,包括长期干旱、暴雨和洪水。俄罗斯《独立报》题为《世界面临新的粮食危机》的文章援引俄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教授拉马扎诺夫的话说,到2023年底和2024年上半年,危机很可能达到顶峰,因为除了天气异常,还有许多因素与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有关,如能源、化肥、农业机械和食品的进出口被人为设置了难以克服的障碍。

    自去年乌克兰危机升级以来,对粮食实行过出口限制的国家数量已由3个增加到16个,其中包括俄罗斯禁止大米出口、印尼禁止棕榈油出口、阿根廷禁止牛肉出口、土耳其和吉尔吉斯斯坦禁止谷物出口,以及印度政府从7月下旬开始禁止除香米外的大米出口。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委员会的阿肖克·古拉蒂警告,印度禁止大米出口肯定导致全球大米价格飙升,并对非洲国家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据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印度2022年向140个国家出口了2200万吨大米,其中约42个国家一半以上的进口大米来自印度,很多非洲国家所进口印度大米的市场份额超过80%。阿联酋《国民报》报道称,印度大米禁令加剧了非洲和中东一些国家的困境,它们现在正面临战乱、干旱和粮食出口禁令等多重打击。

    印度大米出口禁令对印尼大米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据印尼媒体近日报道,雅加达“希比楠大米主要市场”的大米供应量已连续两周下降,如果没有额外供应,雅加达的库存只能维持10天。该市场合作社主席佐奇夫里对未来5个月雅加达的大米供应情况感到担忧,并大声疾呼:“政府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我们这里已很难买到大米了。”

    极端的高温和干旱,以及一些国家的出口禁令让很多国家不得不为粮食进口付出更多的资金投入。根据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的数据,亚洲一些国家的大米价格升至15年来的最高点,一年来上涨了近50%。

    目前,主要的大米生产国和消费国都在亚太地区,老挝、孟加拉国、菲律宾、印尼等国都是对大米价格上涨最为敏感的国家。印尼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经济部主任法加尔·希拉万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粮食安全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我看来,有几个因素导致了潜在的粮食危机,包括气候变化、供应链中断、冲突和政治动荡、经济问题、人口增长、资源短缺和卫生危机。我认为粮食危机迫在眉睫,而且比疫情前发生的粮食危机更严重。因为2008年至2009年的粮食危机,主要是由经济问题和气候变化造成的。但目前的粮食危机,因素更加复杂,包括由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紧张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和冲突。”

    “粮食安全的脆弱性再一次暴露出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俄乌冲突之后,经相关国际组织和中国等国的一系列努力,全球粮食安全紧张状态得以较大改观,但目前全球地缘政治又出现新状况,叠加自然灾害造成的多国限制粮食出口等因素,粮食安全的脆弱性再一次暴露出来,形势或趋于恶化,甚至比疫情期间和俄乌冲突之后更加严峻。”据介绍,以往全球粮食供应受影响最大的是小麦、玉米,但目前紧张形势已扩大到大米的供应上。李国祥认为,受黑海粮食外运协议暂停以及多国粮食出口限制措施影响,全球粮食供应量减少,高度依赖粮食进口的非洲地区受影响最大。他表示,目前还很难判断全球粮食安全的发展态势,但其脆弱性和不确定性无疑已充分暴露,这使得未来的全球粮食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供给对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世界上1/5的小麦出口来自俄罗斯。俄农业部此前预测,今年粮食产量至少为1.23亿吨,出口潜力达5500万吨。

    “俄罗斯退出黑海粮食协议后,世界是否会出现粮食危机?”俄农业市场独立专家科尔布特近日表示,美国分析师预测“在异常高温和俄退出粮食协议的背景下世界将出现粮食危机”,但该结论与现实不符,因为俄并没有离开世界粮食市场。他认为,只有当俄罗斯真的退出世界粮食市场时,全球粮食危机才“肯定会发生”。目前,约有100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俄罗斯粮食。

    今年3月,埃及收到自1986年以来最大数量的俄罗斯小麦。据俄《消息报》8月14日报道,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出的“俄退出可能导致粮食价格上涨约15%”的警告,俄罗斯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专家、开罗大学政治学教授努尔汗·谢赫强调说:“事实上,美欧国家应对这场危机负有责任,它们对亚洲和非洲数十亿人民的命运漠不关心。没有俄罗斯的参与,全球粮食和化肥市场就不可能稳定。”

    据印度政府早前预测,2023年该国小麦产量有望达到创纪录的1.127亿吨,但由于多个地区今年遭遇非季节性降雨、冰雹气象因素,实际收成将有所减少。印度《经济时报》8月初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国内小麦产量低、库存少和需求增加导致价格上涨后,莫迪政府正在讨论从俄罗斯进口900万吨小麦可能性的问题。

    从7月开始,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进入大规模粮食收获季节。据乌农业部门估算,今年该国粮食产量约为4600万吨,比去年减少10%至15%。但乌本国粮食消费量仅为1800万吨左右,其余的基本上可以对外出口。

    据印度《铸币报》报道,受厄尔尼诺现象和俄乌冲突等因素影响,今年印度、印尼、巴西、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国农作物都面临低产风险。由于8月和9月降雨量较少,预计印度今年棉花、豆类和油籽的生产量会有所下降。今年年初,印度政府宣布将扩大小麦出口,以帮助那些受俄乌冲突的国家,但不久就因本国的实际情况开始控制小麦出口。印度农业部预测说,到2050年,极端气候将使印度小麦产量下降19.3%,到2080年下降40%。

    印尼是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世界第三大稻米生产国,但粮食生产未能实现自给。印尼国家研究与创新局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这个拥有2.76亿人口的东南亚国家是世界上人均大米消费量最高的国家之一,达到每人每年114.6公斤,甚至很多地区的印尼家庭几乎每餐都吃米饭。2022年印尼大米产量为3152万吨,同时从印度、泰国、越南和巴基斯坦进口了42.9万吨大米,其中42%来自印度。但今年的情况有所不同,印尼政府计划进口200万吨大米,上半年已进口106.7万吨,主要来自泰国和越南,从印度进口的只有5000吨。也有报道称,今年6月印尼与印度两国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允许印尼在紧急情况下在200万吨大米进口额度的基础上再从印度进口100万吨。因为该谅解备忘录签署于印度的大米出口禁令之前,因此不受禁令的影响。

    消除“粮食不安全”,更多要“靠自己”

    印度《德干先驱报》刊文分析说,本世纪以来,世界已经历3次大的粮食价格上涨,分别为2007年至2008年、2010年至2011年和2021年至今。根据世界银行最新粮食安全数据,约4/5低收入国家和超过90%的中低收入国家将遭遇超过5%的年度粮食价格上涨。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全球风险报告》认为,粮食危机将是全球未来两年最严峻的威胁。由于各国农民逐渐转向种植经济作物,过去5年全球粮食种植面积已减少约30%。

    如何主动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是相关国家要考虑的问题。以印尼为例,在今年2月27日举行的2023年印尼粮食安全论坛上,有专家强调,该国粮食安全面临着气候变化、流行病、地缘政治、人口增长但农民减少、种植面积减少等一系列挑战。有专家建议印尼政府应修复受损的灌溉系统、通过提供灌溉水泵和抗旱水稻种子来优化国内水稻生产。还有学者建议,过度依赖大米不利于国家经济和稳定,因此需要通过食物多样化减少对大米的依赖。此外,印尼应在耕地有限的情况下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

    印尼农业经济协会顾问委员会委员、贸易部前副部长巴育8月13日表示,今后禁止粮食出口的事情会经常发生,因为各国都将优先考虑国内的粮食安全,泰国、越南很有可能为了国内利益也“被迫”限制大米出口,印尼必须预见到这一点。巴育认为,应对大米主要出口国保护政策的影响乃至粮食安全问题,还是要靠印尼自己,政府应维持或者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实际上,印尼政府近年来在加强粮食安全方面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在农业部下设粮食安全局和物流局。粮食安全局制定了粮食安全和脆弱性地图以预测粮食脆弱性和不安全性,还出台了多项确保粮食安全的计划。物流局建立了大米储备和流通机制,确保大米价格稳定。

    印尼政府对粮食安全问题一直高度重视,并利用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的机会将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作为东盟今年的优先议程。7月举行第56届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期间,特别是在东盟成员国与印度、俄罗斯、加拿大等粮食出口大国的外长会议上,印尼都将加强粮食安全领域的合作列为重要议题。印尼学者法加尔·希拉万表示:“东盟国家可以通过粮食进口来源多样化和优化区域粮食生产来应对印度大米出口禁令。”

    《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称,联合国相关机构的报告显示,目前全球饥饿人数规模仍远高于疫情前水平,印度不是唯一一个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令人担忧的国家。按照印度《金融快报》的报道,2022—2023年,印度有3.3亿人受到粮食危机影响。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数据,印度有近1.95亿人营养不良。人口日益增长的同时,印度也存在农业土地资源不断减少、分配严重不均的问题。《印度快报》今年5月的一篇报道提到“印度的饥饿悖论”,即生产自给自足并不意味着粮食安全。文章建议,为了实现“零饥饿”的目标,印度应考虑由项目办公室牵头的战略举措,以消除印度“粮食不安全”的现状。

    一些国际媒体在报道今年中国多地遭遇的高温、暴雨等自然灾害时表示,“在去年的高温和干旱之后,中国实际上就已加强了对粮食安全的关注”。虽然中国华北、东北地区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可低估,但整体上今年中国粮食再次丰收的基础并没有被破坏,灾后也能把损失降到最低。目前,中国口粮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李国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粮食储备充沛,加上进口来源不断多元化,中国在粮食安全上不会出现问题。他同时表示,各国基本上都有库存粮,即便是天灾导致粮食减产,全球整体上并不缺粮食,当前的问题在于粮食的分布非常不均衡。

    (责任编辑傅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