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观察俄乌战争一年多来,我最大的一个体会就是军工生产其实不仅是尖端技术的争夺,同时也是快速化、规模化、大规模生产的较量。仗刚打起来的时候,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时他们都有大量我们称之为冷战军事遗存的库存,所以这个仗打起来的时候,没有人会感觉说双方会缺武器弹药,因为可能双方缺人,结果现在打了一年之后,大家很惊讶地发现,这两个仓库,就是整个北约为世界大战当年准备的东西,和俄罗斯为世界大战准备的东西,你不能说都完全空了,但是都已经开始捉襟见肘了。
这就说明和平时期,一个普通国家的军事生产能力是没有办法满足持续的、大规模的、高消耗的现代化战争的武器需求,而这个时候其实愈加凸显了军民融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乌克兰人拆开俄罗斯海鹰无人机以后,说你这个无人机上这个几块钱、那个几块钱、那个几块钱,都很便宜,都是所谓的民用物资,然后开始嘲笑他,说你这个东西差,没有用处,但恰恰是因为这样的无人能够用各种民品组装起来生产,它在战时可以扩大生产、扩大批量,绍伊古前一阵子说,俄罗斯的海鹰无人机产量扩充了53倍,只有这样大规模的生产才在西方高额军费支援的劣势下还能够维持在武器供应上的相对平衡。
主持人:就像刚才杜老师说,打仗就是打钱,打仗就是打实力,战争是对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终极考验。
张维为:真的,我们经常讲这个世界不太平,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世界,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我讲中国是“文明型国家”,它首先是一个现代国家,但因为有悠久的文明的传统,使它与众不同。比方说,我们这个国家的文明传统,你看我们的历史,我们真的是崇尚和平的国家,和合文化、和为贵的文化,但是光这样是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