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可前出高危环境执行侦察任务,让武装直升机态势感知能力更强。
有统计显示,俄军在俄乌冲突中有至少25架卡-52武装直升机被击落,米-28武装直升机被击落的数量也超过5架,要知道俄空军总共只装备了100多架卡-52直升机,损失了近四分之一。这也导致在冲突进入2022年下半年后,卡-52等直升机很多时候采用超低空突防,突然跃升仰射火箭的战术,这种战术提高了武装直升机的生存概率,但无控火箭弹的命中率就只能靠“缘分”了,没有充分发挥武装直升机的作战能力。
随着无人机技术发展,军队和军工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武装直升机和无人机协同作战,目的很明确,即让无人机前出充当“耳目”,通过统一的指挥系统将侦察的信息共享给直升机,最好还可以为直升机发射的导弹进行制导,也就是常说的“A射B导”,这样直升机就不用冒风险,躲在背后“放冷枪”即可,即使无人机被击落,也没有人员损失,不心疼。
其实,美军很早就开始想办法让武装直升机在背后“放冷枪”的战术,很长一段时间美军的“阿帕奇”经常和OH-58“基奥瓦”侦察直升机配合作战,OH-58“基奥瓦”冲在前面执行侦察和监视任务,还可以为“阿帕奇”发射的“海尔法”半主动激光制导导弹进行制导。但这种做法依然存在风险,“基奥瓦”虽然尺寸小些,但还是有人驾驶直升机,一旦被击落还是面临人员损失的问题。直升机和无人机协同作战目的就是让无人机替代“基奥瓦”这样的侦察直升机。
最早探索直升机和无人机协同作战的也是美国。2004年,美国波音公司开始研究“空中有人/无人系统技术”(AMUST),2006年,“阿帕奇”成功验证了控制一架“无人小鸟”无人机所携带的武器。当年,美国另一家军工巨头——洛·马公司研制的新型指挥控制系统MCA在UH-60直升机通过战术通用数据链对一架“猎人”无人机进行控制。2011年,经过大幅升级的“阿帕奇”BlockIII直升机开始小批量服役,该机最受关注的能力是可实现对无人机的直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