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两次大反攻,可以发现从战术层面上,乌军的反击方式极为相似。都是采用调集小股部队,分兵多路进行穿插迂回,在找到俄军防御的薄弱点之后,立即向突破口增加兵力,以达到歼灭或迫使俄军后退的目的。
此次乌军的反攻还得到了北约装甲车辆的加强,哈尔科夫反攻时的皮卡突击根不能与之同日而语。但力量得到加强的乌军不仅没有在战场上占得优势,反而遭遇的是损兵折将的结果。
(乌军发起的反攻遭遇不小的损失)
其中原因,大概与乌军在战前没有进行有效的“袭扰战术”有关。在哈尔科夫反击之前,由于在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战场监控能力等方面占有优势,乌军可以利用“海马斯”火箭炮超过70公里的射程和高机动性能,灵活游在战场实行机动,并不断袭击俄军的纵深目标,尤其是弹药库和指挥所等高价值目标。
(ATACMS有多种型号,配备不同的战斗部,从集束弹药到高爆钻地弹)
这不仅严重削弱了俄军的指挥能力和后勤补给能力,更使得俄军无法准确判断乌军的主攻方向。这些都为乌军在哈尔科夫反攻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扎波罗热反击之前,俄军将补给基地设置在“海马斯”火箭弹射程之外,在开战之后再实施快速向前补给。同时,俄军加强了电子战的运用,严重破坏了乌军曾经的信息化优势。所以,乌军在扎波罗热的反攻,根本无法对俄军进行袭扰作战,发起的反攻也缺少突然性,最终只能如荣蛮牛一般闯入了俄军重兵集团布防的区域。
(打击弹药储存点可以有效降低对方反击力度)
乌军在经过10多天的反击后,攻击强度已大大减弱,似乎已有偃旗息鼓的迹象,这几天也有消息传出,说乌军要中断反击,总结经验和问题。只不过,此次反击乌军损失虽大,但其第10集团军的主力毫发未损,尤其是第3坦克突击旅的100余辆T-84和T-72主战坦克没有参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