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立民:在国际冲突解决的研究中有一项基本原则,那些有能力破坏和平方案的势力,必须参与方案的制定。有些势力的利益与这场冲突息息相关,因此必须争取这些势力的支持,说服他们同意(和谈)。
我对和平的定义非常直白,意味着那些有能力扰乱和平的力量能够充分接受和谈安排,打消再动干戈的念头。相比通常的描述,这种和平可能听起来没那么高尚,但我认为这是现实的。因此,俄乌冲突最终会迎来什么样的和平,在乌克兰境内实现和平是否意味着俄罗斯与其它欧洲国家间的和解,这才是核心问题。
问:您如何看待快速变化的美中关系?
傅立民:我倾向于使用一种区分中美不同竞争形式的分析框架,并确定了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相互较劲”式的竞争,如果中美双方(有时可能涉及多方)通过不断提升本国在各领域的表现,相互超越,最终将形成良性竞争而非零和博弈,并带来积极的结果。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这就是美中关系的情况。
接下来是“恶意对抗”般的竞争,好比一场田径比赛中的某位选手认为,他/她只能靠绊倒或妨碍其他选手,而不是努力提升个人表现的方式赢得比赛。采取这种竞争形式的唯一目标就是削弱对手,也是目前美国在处理对华关系时的做法。
最后则是“不共戴天”式的竞争,意味着彼此都渴望彻底消灭对方。也许这个词适用于美国曾经参与的全面战争——美国内战,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冷战——美国当时的目标是彻底击垮对手,并按照一种更符合美国价值观的方式重构对手的体制。
现在美国与中国已经脱离了“相互较劲”式的良性竞争,陷入非常不健康的第二种竞争形式。对美国来说,竞争的基本原则不是为了提升自己,而是为了削弱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