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辟巴西玉米输华通道后,中国又迅速把南非纳入玉米进口版图中。为南非玉米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的中粮集团在一份新闻稿中称,玉米是南非当地最主要的农作物,产值约占全部农作物的40%,南非玉米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前十。南非生产的饲料级黄玉米,水分低、杂质低,品质优良,是全球高品质饲料玉米的重要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接受采访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有第一艘玉米船来到中国,就有第二艘、第三艘。他表示,南非到中国的玉米通道的打通背后,是一系列复杂的工作,“这意味着涉及整个进出口以及上游种植等环节的问题都被解决了,也意味着将有更多南非玉米成为中国贸易商的选择,更多南非玉米会来到中国。”
中粮集团在5月4日的新闻稿中称,从全球农产品供应链建设来看,连续打通巴西和南非玉米输华通道,推动形成美国、黑海等北半球玉米主产区与南美、南非等南半球玉米主产区互为补充的流通格局,有利于进一步平衡全球季节性、区域性玉米供给波动,有助于稳定中国玉米的全球供应链系统。
进口多元化的安全意义
玉米是中国重要的饲料粮,在粮食安全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5次提及玉米,仅次于被提及8次的大豆。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玉米进口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进口国。此前,美国和乌克兰在中国玉米进口中一直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作用,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李国祥认为,实现粮食进口的多元化也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玉米来源多元化,意味着进口风险的降低。除了自然灾害外,不断加剧的地缘政治紧张也提示中国粮食进口应该加强风险管理,“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李国祥分析说,由于俄乌冲突,乌克兰玉米出口重心转向了欧洲,且由于黑海协议的续签存在不确定性,中国自乌克兰进口玉米受限;而此前中国最大玉米来源国美国则持续打压中国,两国关系不断紧张。李国祥认为,从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上来看,尤其是地缘政治冲突风险之下,中国有必要开拓更多的玉米进口来源。现在,中国玉米进口领域“美国一家独大”的格局已经正在被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