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金灿荣:我们稳住了贸易战,但还不能说美国霸权就此衰落

    2023-04-20 10:39:31 来源:观察者网

    在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之后,欧洲战略自主再次成为国际舆论的热门话题;欧洲内部出现了一些支持的声音,但批评和质疑也随之而来。

    若把视野拓展到全球层面,便会发现反思当下国际秩序、追求独立自主的国家和地区在不断增加。再加上近来倡导本币结算的声量渐起,有不少评论认为美国主导的霸权体系正慢慢瓦解,甚至断言美国霸权将很快终结。

    如何看待这些争议?观察者网围绕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金灿荣。

    观察者网:马克龙访华后一再强调欧洲要战略自主,称“欧洲要有自主选择伙伴的能力,把命运握在自己手中”。之后西班牙、匈牙利等其他欧洲国家也发出要“独立自主”的呼吁。您如何看待这接二连三的发声?

    金灿荣:今年以来,中国外交特别活跃,主要是出于三个原因:一是前两年受疫情影响,很多正常的外交活动难以展开,所以现在部分外交活动是带有补偿性的,或者说是反弹;二是因为世界变化特别大,尤其是发生了俄乌冲突,因此大家特别需要外交上的沟通和和理解;再就是我们自己主观上也想在外交领域发力。

    目前来看,我们这轮的外交重点主要集中在四个方向,分别是东南亚、中亚等周边国家,巴西、南非、俄罗斯等新兴大国,伊朗、沙特等重点地区,以及以“老欧洲”为主的部分西方国家。而这次马克龙访华,算是“老欧洲”方向的一个小高潮。

    法国总统马克龙于4月5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图/新华社)

    其实,从去年12月至今,在马克龙之前,我们同欧洲已有几番往来,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德国总理朔尔茨、西班牙首相桑切斯陆续访华;而这次马克龙过来还带着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分量相对重些。

    从后续发展来看,马克龙本人对这次访华应该是挺满意的,回去后也特地重申了战略自主的愿望,估计是在中国受到了某种“触动”——中国不仅表现出极大的诚意,体现了对中欧关系的重视,也展示了一定的力量,比如一出手就是价值200亿美元的空客大单,而中国也真诚地希望欧洲能做到战略自主。

    欧洲战略自主这个愿望代表了很多欧洲国家的想法,因此马克龙一再强调,欧洲很多政客也出来呼应。比如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就出来说,“虽然马克龙是以法国总统的身份发言,但他的观点反映了欧洲领导人的观念转变”,“与美国的联盟确实让欧洲国家存在着巨大的依赖,但是,如果因为与美国的联盟关系,我们就在所有问题上都盲目地、系统地遵循美国的立场,那就错了。”

    站在中国的角度来讲,这算是外交起了作用。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呼吁欧洲战略自主的声音在欧洲内部只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支持,像东欧国家就不同意,它们更愿意紧跟着美国跑。而美国,很显然对此也不同意,而且它还不仅仅是简单地不同意,马尔科·卢比奥等右翼议员甚至“威胁”马克龙,说如果不选边站,就自己解决乌克兰问题。

    也就是说,呼吁欧洲战略自主的声音当下至少受到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源自“新欧洲”和“老欧洲”的不团结,另一方面来自于美国。如果这些压力过于强大,马克龙不一定能够坚持下去。

    观察者网:除了威胁,美国还可能怎么施压马克龙?

    金灿荣:我们现在还看不到,只看到了美国不高兴。美国有个经常爆政府黑料的记者叫嘉兰·尼克松,最近倒是又爆了一个料,宣称拜登已指示CIA搜集马克龙的黑材料。这说法还有待证实。

    嘉兰·尼克松的相关爆料,真实性有待证实(图截自推特)

    观察者网:在马克龙之后,德国外交部长安娜莱娜·贝尔伯克于4月13日至15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她当下的一些表态也被很多媒体解读,比如对马克龙此前关于中欧关系的言论表示支持,称欧盟与法国在对华关系上保持同一立场;但谈及台湾问题,她又称“欧盟不能对台海紧张局势漠不关心”。

    金灿荣:贝尔伯克是德国绿党的领袖,而绿党在德国的政治生态中还是挺有影响力的。虽然贝尔伯克作为德国外长,好像经常在立场上跟美国靠得太拢、对中国有些不太友好的看法,但中国没有拒绝沟通。按我的理解,这是我们最新这轮外交布局中的一个环节,即跟欧洲继续保持交流与合作,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保持沟通。

    不过考虑到贝尔伯克既不是总统也不是总理,政治分量相对低些,所以我们对她的这次来访也不用抱有太高期待。

    观察者网:近来,在欧洲之外,也有很多声音值得关注。比如,沙特王储小萨勒曼表示,“对讨好美国不再感兴趣”;这次巴西总统卢拉访华,在演讲中反问“为什么必须以美元结算?为什么不能用本币结算”;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反思美国所代表的“帝国主义秩序”。有观点认为,这些都是对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的挑战,您认为呢?

    金灿荣:对美方向,一般来讲,美国若欺负中国,中国会斗争,但原则上不会主动挑事。国际媒体很喜欢把与中国有关的一系列动作都解释为针对美国,我觉得这把中国想小气了,中国主要还是想塑造一个对自己有利的外部环境,推动国际格局向我们所希望的公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也就是说,很多人喜欢看热闹,会把我们很正常的外交放到中美博弈框架里看,看热闹不嫌事大。实际上,我们主观上不是有意针对美国,没这么小气,客观影响就不是我们所能决定的了。

    观察者网:刚提到美元结算,这方面,巴西已与中国达成协议,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而是以本币进行贸易;这次马克龙访华,也有报道称中法签署了人民币支付协议。另据IMF最新数据,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份额在去年第四季度末下降至58.4%,这是自199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我看到很多评论开始讨论“美元霸权”瓦解乃至终结问题。

    金灿荣:确实最近外交方面有很多值得关注的点,一是中国外交活跃,二是一些国家开始用本币结算取代美元结算,导致美元霸权有点松动。

    不过在我看来,用本币结算取代美元结算还只是一些国家的尝试性动作,尚未制度化。也就是说,若论美元霸权体系的转变,它们是很重要的开端,但仍处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早期状态;美元霸权体系离发生重大变化,还挺远的。

    现在的一个困境是,大家对美元很不满意,都想摆脱对美元的依赖,但又暂时找不到什么好的替代品。一些地区或集团间会有些小尝试,而全球范围内还没有达成普遍共识。

    说到这,大家或许可以关注下今年的金砖会议。我估计今年金砖会议的重点之一是讨论金砖国家间的货币结算问题,而且可能会有点成果。

    观察者网:若美元霸权真的瓦解了,对美国会有哪些实质性的影响?

    金灿荣:现在还只是刚有变化,这变化所可能引发的影响还看不出来。也就是说,我们还不能非常确定这些变化可能带来哪些冲击,不过肯定的是,美国肯定不高兴、肯定会阻止这种趋势。

    观察者网:说到中美关系,中美贸易战已经持续五年多,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不但没有成功围堵中国,反而推动了中国的技术自主和产业链升级。当下有越多越多的声音将中美贸易战视作美国霸权衰落的重要转折点,您觉得呢?

    金灿荣:还不至于。毕竟贸易战还只是局部“战争”,而且基本是美攻我守,目前来看中国算是挺住了;而在贸易战之外,还有产业战、科技战仍在进行中,未来可能还会有金融战等等,基本态势是美强我弱,因此现在还不太好下结论。

    换句话说,打到现在已满五年的中美贸易战,我们中国算是稳住了;但除此之外的中美力量态势还没改变,更没有改变更大体系内的美国力量优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现在仍居强势地位。

    观察者网:美国战略界近年来一直在反思美国对华政策的失败,您也曾多次分享道,美国人向您抱怨“中国明明是大象,却硬要装兔子”。新加坡的马凯硕先生曾指出,华盛顿缺乏深谋远虑,尤其是在中国问题上,美国深陷在群体盲目中无法自拔。不过目前来看,似乎不论是共和党的特朗普还是之后民主党的拜登执政,撇去那些措辞修饰,本质就是把中国当成对手乃至“敌人”。在您看来,美国对华是否已有明确的战略方向?

    金灿荣:我比较看重拜登政府于去年10月12日发布的任内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这报告进一步提升了中国的定位——把中国定位为唯一一个既有能力又有意图全面挑战美国的国家;与此同时,下调了对俄罗斯的定位,仍把俄视作威胁和挑战,但认为俄的影响已不如前。

    在我看来,这份报告的发布,意味着美国正式发起对华“新冷战”——不能叫“中美新冷战”,目前为止是美国单方面对华发起“新冷战”,中国不应战。

    这“新冷战”和过去冷战的逻辑有点像:先确立一个全球的、全面的对手,以前是苏联,现在是中国;再就是要全方位施压,不留空隙;第三就是要建立一个“护栏”,不要直接打战。

    可以说,这份报告定下了中国是美国主要对手的基调。这报告措辞还带有一种紧迫感,称中国的挑战是“pacing challenge”,即“步步紧逼的挑战”,还说未来10年非常关键,美国必须在未来10年内遏制住中国,估计他们认为10年内搞不定中国,10年后就没戏了。

    就我的印象和感知,过去几个月,美国对我们的压力在不断加大,不过最近有所反弹,比如全球最大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创始人兼总裁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前几天出来说,“几乎没有哪个美国盟友真正支持与中国进行冷战的想法。”“新冷战”要向中国全面施压,而全面施压高度依赖盟友配合,布雷默就认为美国在这一问题上是“孤独”的。

    美国喊着“跟我上!”结果发现后面没人跟着打,这很尴尬的。

    (责任编辑傅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