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木村行刺岸田,又在日本国内引发议论。有网友留言:“日本成为今天这样,都是精英国民的错!”
“别把什么都怪到疫情头上”
不少日本媒体在对木村案件的报道中,将原因归结到疫情上。一些日本政客也将近期各种社会问题称为“疫情后遗症”。
有日本网友对此很不满:“把什么事都怪到疫情头上,真是方便呢!”
上世纪90年代到2010年,日本经历了“失去的20年”,在世界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各行业也都暮气沉沉。
时任首相安倍晋三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措施,统称“安倍经济学”,最重要的是从2012年至2015年的“安倍四支箭”,包括宽松的金融政策、灵活的财政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和提高消费税。
2015年起,安倍又推“三支箭”:强力经济、养育支援和社会保障,这主要为了解决“少子化”引发的劳动力短缺问题。
“安倍经济学”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日本经济持续疲软,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一亿总中流”(日本号称有1亿中产阶级)已变成明日黄花,新名词“隐性贫穷”变得流行。
经过“安倍经济学”改造的日本社会,弥漫着的不满情绪反而更严重。
疫情期间,日本放送协会(NHK)调查发现,每7个未成年人中就有1人处于贫困状态,必须打工才上得起学、补贴家用。这些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轻人表面上过着光鲜生活,每日开支却必须精打细算,甚至每天做饭时,用的大米都严格控制在“一盒”(储米箱的小抽屉)以内。
日本未成年人贫困问题,近年来愈发严重。
2021年,NHK推出纪录片同名书籍《高中生穷忙族》,探讨贫困的隐蔽性和代际传递。“高中生穷忙族”在外打工、在家忙于家务,哪怕成绩优异,也可能因助学金的债务压力而陷入更深的贫困。“明明是孩子,却被逼成了大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