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挑战中国底线?24小时内,美舰两次闯入西沙领海,国防部严厉警告

2023-03-24 16:44:11 来源:观察者网

据微信公众号“国防部发布”消息,3月24日,美“米利厄斯”号导弹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批准,再次非法闯入中国西沙领海,破坏南海地区和平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依法进行跟踪监视,并予以警告驱离。美军行径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安全,严重违反国际法,是其大搞航行霸权、制造南海“军事化”的又一铁证。我们严正要求美方立即停止此类挑衅行径,否则将承担由此引发不测事件的严重后果。中国人民解放军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安全,坚决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

延伸阅读:48小时内,美舰2度冲闯中国领海,我军驱离措施令其又碰一鼻子灰

据中国国防部最新消息,美军米利厄斯号导弹驱逐舰,未经中方批准闯入我西沙领海,解放军南部战区依法进行跟踪监视,并予以警告驱离。

而在前一天,米利厄斯号导弹驱逐舰也在未经中国允许的情况下,非法闯入属于中国西沙领海,南部战区果断采取措施,对其依法进行警告驱离,并跟踪监视。

当时南部战区发言人田军里大校还表示,战区部队时刻保持警惕,采取所有必要措施,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米利厄斯号

48小时内,美军舰两度擅闯中国领海,此事说明美国对华敌意越来越强烈,挑衅力度也越来越大,甚至于不惜冒着双方发生冲突的风险也要来碰一鼻子灰,这对于本就紧张的中美关系而言,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苗头。

结合近期一些事态来看,美国行径越发恶劣可能与中俄加深合作、中方高层访问菲律宾、美国在菲新增军事基地等问题有关。

近日中国领导人访问俄罗斯,俄罗斯总统普京当面向中方承诺,准备帮助中方企业取代西方企业,且进一步加强加深与中国的天然气合作,以取代欧洲客户。

普京

中俄双边加深合作,不仅对双方,对世界经济都有着积极影响,既可以看作是反对霸权的风向标,也为苦霸权久矣的第三世界国家带来了对霸权说“不”的希望。但对于美国来说,中俄合作加深是自己非常不愿意看到的事情,特别是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之下,中俄合作加深不利于其利用乌克兰消耗、削弱俄罗斯的政治目标。

另外中俄关系越好,美国在对华、对俄博弈中胜算越小,所以出动军舰连续冲闯中国西沙领海示强,其言外之意便是即便中俄再如何联合,美国也不会放松强硬态度。

国际刑事法院

实际上在中俄领导人会晤前后,美国就一直动作不断,包括利用自己控制的国际刑事法院对普京下达逮捕令,并在国际宣称反对俄乌停火以及和谈,而在会晤后,马不停蹄地又派军舰闯中国领海,显然是有些着急了,开始出新招对付中俄。

在中俄会晤后,有许多国家相继确定在3月底访华,且对中国提出的和平解决俄乌冲突方案,都表示赞同和认可,并且将要加入劝和促谈队伍中,比如巴西总统。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国际有识之士,也高度赞扬中国的做法,并严厉地批评了美国的恶劣行径,呼吁美国接受中国在发展中成为世界第一的事实,劝美国调整自身外交政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其中不乏美国人。

拜登

在此背景下,美国见利用国际舆论对中国进行威胁来达到目的行不通,就自己硬上,故而开始谋划冲闯中国领海挑衅。

当然站在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军舰非法冲闯中国南海领海,其目的很可能有两点,第一,毫无疑问地是对中国南海主权的挑衅,试探中方应对的底线;第二则是给菲律宾撑腰。

第一点其实不用多说,美国打着“航行自由”的幌子一直就在做,只不过以前并没有在如此短的时间里,连续冲闯两次,因此没有引起过高的关注度。

菲律宾外长会见孙卫东副外长

第二点则是因为中国副外长孙卫东出访菲律宾,参加中菲外交磋商会议,而此次磋商有一个特殊背景,那就是美国在菲律宾新增4处军事基地,所以美国需要展示对华非常强硬,一边给菲律宾增加对话筹码,一边表演“菲律宾有事美国一定介入”的戏码。

毕竟几年前美菲在炒作“南海仲裁案”时,美军在对峙中出卖菲律宾,落荒而逃的行为,已经令菲律宾不信任其“保菲”承诺,所以需要表演对华强硬,给菲律宾壮胆,继续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

不过美国显然高估了自己的本事,一方面解放军有实力和能力捍卫国家安全、主权及领土完整,美军舰执意冲闯中国领海挑衅,最后的结果必然是玩火自焚,这一点毋庸置疑。

解放军军演

其次针对美菲勾结再掀南海事端的问题,中国也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近日我外长邀请东盟秘书长高金洪访华,就是破局的重要一步,因为只要《南海行为准则》落地,任凭美国和菲律宾如何勾连挑事,也不可能再撼动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关系。(责任编辑傅鑫)

(责任编辑傅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