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台湾诈骗案年年攀升!去年财损近70亿 民众党批蔡当局各部门只会互踢皮球 台湾诈骗为何难以打击?

    2023-03-17 09:27:19 来源:华夏经纬网

    华夏经纬网3月15日讯: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台当局立法机构民众党团15日召开记者会,质疑台当局防诈措施仍停留在浅层“防堵”,台当局不断宣誓成立“打诈台湾队”,各部门只会互踢皮球,诈骗案件与财损连年攀升,谴责主管机关不作为,并呼吁台当局加速监管、运用人工智能进行犯罪防治,喊话台当局行政机构负责人陈建仁“挺直腰杆”,该做的事情赶快做。

    民众党民意代表赖香伶指出,台北故宫博物院逾10万文物图档去年遭黑客攻击导致资料外流,官方现在才开始研拟要求兜售网站下架,防范资料外流与追回的标准作业程序明显出现问题,个资外泄问题频传;柬埔寨总理收到诈骗简讯,IP位置就在台湾,类似犯罪在岛内日益猖獗,却看不到台当局有所作为。

    赖香伶表示,前台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任内大动作宣示要组建跨部门“打诈台湾队”,然而根据台刑事部门统计,2018年到2022年间诈骗案不断攀升,光去年诈骗财损将近70亿元(新台币,下同),5年成长75%,诈骗案野蛮生长、越打越多,俨然成为安全危机。然而台内部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林右昌换汤不换药,又要再次整合多部门打击诈骗,“打诈台湾队”一再重组,民众被骗的状况却从未改善。

    赖香伶直言,台当局逃避责任的“驼鸟心态”是打诈失败最大原因,台数位发展部门应该杜绝企业个资外泄防堵诈骗破口、台“通传会”要持续筛查低成本、高获利的诈骗简讯、台“金管会”更得加强监管加密货币被用于洗钱,但如今各机关不务正业只会踢皮球,她谴责主管机关的不作为,呼吁民进党抛弃推诿塞责的态度,从认错开始改起。

    民众党民意代表陈琬惠表示,根据台刑事部门统计,单就网络诈骗案2018年财损约4.7亿元、8593人被害;2022年财损超过20亿,被害人数超过1万3千人,增长幅度高达六成,很大原因在于金融科技与金流工具日新月异,警方查缉手段面临瓶颈,台当局的金融科技、工具管理也要与时俱进,才能有效打击犯罪。

    陈琬惠指出,打诈议题牵涉多个部门,台当局不能被骂才要动,请台行政机构负责人陈建仁痛定思痛、挺直腰杆,该做的事情赶快做。不只民众个资外泄,台北故宫博物院系统去年6月遭黑客攻击,大量典藏品图档外流在网络公开贩售,台北故宫博物院轻描淡写说“不是被黑,是被截图。”这种说法反映台当局系统完全不设防,黑客想来就来、想爬就爬。另外,诈骗集团冒用名人鼓吹投资,非常猖狂,若“不设防”就是台当局对于资安乃至于诈骗防治的态度,也难怪诈骗案件不断飙升,几乎成为台湾民众日常。

    民众党团呼吁,“打诈台湾队”不能沦为口号,跨部门从技术、金融管理与教育宣导多管齐下,才能有效治理诈骗,请台当局拿出承认错误的勇气,切莫继续以拖待变,让台湾民众一再受骗。

    轩讲:台湾诈骗往事

    大家好,我是在观网陪你看世界的谷智轩。最近,俄乌局势引发全球关注,不少行业又忙碌了起来,我们媒体就不用说了,但比我们更忙的,要数我国某宝岛上,蓬勃发展的电信诈骗行业。俄乌闹这么一出,可谓天上掉剧本,给岛上的各种骗子们,送去了无数灵感:台上的呢,说为了给“美帝”交投名状,要朝俄罗斯挥舞“制裁大棒”;台下的呢,有“乌克兰女医生”包机避难,有“乌克兰军官”立下flag,说打完仗就回来结婚,最近又冒出个“乌克兰人道救援红十字会”,要帮难民渡过难关——当然,这些事情,都要民众先慷慨解囊,才能实现。有句名言,说平时要有积累,机会来了,才能把握住。骗子们能抓出这个“天赐良机”,当然也非一日之功。本期《轩讲》我们就来聊聊,台湾省的电信诈骗产业,是如何做大做强的。

    聊这个话题,先要搞清楚,电信诈骗是什么。上周有一则新闻,说某外国男子冒充乌克兰总理,与英国国防部长电话尬聊10分钟,把“带英”的汉弗莱们骗得团团转。这种“高仿”式恶作剧,顶多算行为艺术。而我们今天讲的电信诈骗,专指利用手机、电话、互联网等平台,虚构或隐瞒事实,骗取不特定民众财物的犯罪行为。其落脚点是骗钱,欺骗对象可以是政府、企业,但主要还是老百姓。在中国大陆,电信诈骗是严重的违法犯罪,最高可判无期徒刑。不管是退休老人,还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他们的救命钱、血汗钱一经骗走,大多无法追回。无数家庭因此家破人亡。所以,我们一定不要以玩笑的心态看待这件事。

    网上有段子说,我国台湾是“诈骗之岛”。我反对笼统地贴标签,但有一说一,电信诈骗作为一项“产业”,最早出现在台湾省,还经过三轮“产业转移”,扩散到了全世界。论诈骗手法之创新,影响之恶劣,台湾是实打实的“南波万”。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台湾流行“刮刮乐”、六合彩等彩票诈骗。骗子回收并涂改过期彩券,以假乱真。受骗者以为“中奖”,拨打彩券上冒名申请的“领奖电话”。电话那头,“工作人员”马上说,恭喜您“中奖”了!领奖之前,麻烦先缴15%的税金。钱就被汇到一个空壳公司。一次得手后,骗子还巧立名目,要求交律师费、公证费这啊那的,持续榨油水。受骗者贪恋巨额奖金,往往不在乎这点“芝麻”,结果积少成多,等意识到被骗时,对方早已卷款跑路。

    这种利诱型骗术,作案成本低、来钱快,在台湾很快便一发不可收拾。1999年,台警方统计到诈骗案件4262起,第二年增加到7000起。诈骗名目也不断进化,从彩票、退税到股票。后来,电视购物和网购出现,成为主流的诈骗形式。另外两种骗术也浮出水面:一个是“危机型”,打电话说绑架了你的家人,汇款才放人。可别笑这是“狗血剧情”,当时不是人人都有手机,大街上也没多少摄像头。社会治理的漏洞,给了骗子可乘之机。另一种是“胁迫型”,冒充公检法,半骗半哄地威胁受害者,索要钱财。台湾诈骗犯也挺会蹭热点。陈水扁洗钱案曝光后,有人冒充“特侦组”,谎称受害人涉及扁家洗钱案,要求接管其银行账户,前前后后骗了3亿新台币。

    总结一下,电信诈骗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在台湾省内,骗台湾老百姓。这些骗术手法相当粗糙,但台当局也缺乏治理经验,显得束手无策。2000年以后,台湾省内电信诈骗“遍地开花”,案件数量5年翻了6倍。诈骗金额7年暴增20倍以上。顶峰时期,岛内一年被诈骗6.5亿新台币,平均每个受害者损失25万新台币,相当于当地普通工薪阶层半年的收入。有台媒回忆,当时几乎人人都接过诈骗电话,甚至一天能接好几个。正是这种“血的教训”,让台湾民众提高了防范意识,警方加大了打击力度。于是,那帮电信诈骗团伙,把目光投向了大陆。

    2002年左右,他们开始把基地转移到福建省。一是利用两岸缺乏司法互助协议,企图逃避台湾警方的抓捕。二是看中两岸同文同种,在福建当地召“马仔”,没有任何沟通障碍,还节约成本。随着大陆的经济高速发展,固定电话、手机普及,民众对诈骗的套路缺乏警惕,成为诈骗团伙眼中的“香饽饽”。2003年,厦门警方一次出击,就在沿海查获24个台湾诈骗集团据点。两岸没有司法互助和引渡条例,令这帮诈骗团伙更加肆意妄为,逐步从福建向大陆各地渗透。2004年,上海警方破获一个台湾诈骗团伙,抓捕台籍犯罪分子57人。这个数字,打破了建国以来诈骗犯罪集团人数的纪录。2006年,全国除青海、西藏外,其余各省份都出现了台湾电信诈骗集团的犯罪活动。

    这一时期,台湾诈骗集团与过去最大的不同,是高度组织化,堪称“企业化管理”,比早期岛内的“小作坊”式诈骗,已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这些诈骗团伙,打着台商公司的幌子,骗取地方政府信任。其内部分工明确,有“演员组”和“资金组”。以他们最常见的套路,冒充公检法为例。先有“银行工作人员”打来电话,通知你身份证被冒用,涉嫌洗钱;接下来是所谓的“公安”询问,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是为套出受害人的隐私、财务信息。最后,会有“检查官”提供所谓的“安全账户”,骗取受害人转账。其实整个过程,全都是“托儿”在演戏,但诈骗分子就是利用了受害人的心理弱点,信任人民警察,不懂法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等等。“演员组”的工作结束后,“资金组”会迅速行动。他们在各地留下“安全账户”。受害人转账后,“马仔”立刻去银行取现,最快只要几分钟,再把钱放到指定地点,层层转包,通过洗钱来逃避追查。在这些诈骗“公司”内部,人员分为低中高三档,最低档负责打电话、发短信的,和线下提款的“马仔”,基本以大陆人为主。这些人的业务并不复杂,简单培训就可干活。就算被警方端掉,整个诈骗集团的损失也不大,再招一批就是。再往上,则是台湾籍的“中层干部”,这些人的活更杂,也更重要。他们行骗经验丰富,在连环式诈骗中,往往扮演“权威人士”,是最重要的一环。除了直接上阵,“中层干部”还要与基层“马仔”对接,编剧本,培训话术,统计绩效,做账,后勤,通通都管。如果不细看,这“企业管理层”,还有模有样。至于诈骗团伙高层,则会避免与“公司”产生任何联系,甚至人在国外。他们有人脉有资金,彼此之间可能还会相互提携。就算一个诈骗集团遭遇重创,“马仔”、“中层干部”被打掉一大窝,依然能够“东山再起”,像蟑螂一样到处繁衍。

    正因如此,台湾电信诈骗集团在大陆的活动,才越来越猖獗,甚至带动了大陆内部的“本土派”。但论业务能力,还是“台湾帮”更胜一筹。据公安部统计,2011年起,大陆电信诈骗案数量,年均增长率高达70%。到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案超过59万起,被骗走222亿人民币。值得一提的是,这200多亿里面,一半都被卷到台湾省,但那一年,台籍电信诈骗犯罪团伙的案子,只犯全国的20%。千万元以上的大案,基本都是他们干的。

    2009年4月,两岸签署了《海峡两岸共同打击犯罪及司法互助协议》,正式就联手打击电信诈骗,展开合作。此后3年里,两岸合作打掉39个跨境电信诈骗集团,逮捕4412人,其中六成来自台湾。台湾诈骗集团的嚣张气焰,这才稍稍收敛,许多组织跑到了菲律宾、印尼,继续祸害大陆民众。近年来,大陆与东南亚国家开展联合行动,进一步清剿电信诈骗,并将要犯引渡回大陆。这些人又一口气跑到了非洲的埃及、肯尼亚,甚至在大洋洲,俄罗斯远东地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转移的特点,主要是利用台湾的“免签政策”,避开与大陆有司法互助和引渡协议的国家。且当地治安状况往往很差,对电信诈骗不熟悉,或者打击力度不够。经过这第三波“产业转移”,台湾诈骗集团的业务范围,终于从岛内、大陆,转为面向日韩、东南亚,乃至全世界。

    如今的台湾诈骗集团,已经高度公司化。在海外搭建机房,一次就要投四五十万人民币。有诈骗集团,直接住进印尼的豪宅,里面配游泳池、专车接送,甚至连厨师都带来了。刚招来成员,底薪就有4到5万新台币,相比台湾大学毕业生“22K”的起薪,可谓相当诱人。为了掩人耳目,这些诈骗犯通常二三十个人组团出境,受签证限制,在外面待三个月就必须返台。之后更换潜伏国家,重操旧业。整个过程宛如旅游。诈骗集团确实会用这种利用,诱惑甚至诱拐一些年轻人入伙。前面说过,一家公司里面有“演员组”、“资金组”。到了东南亚,它们就会单飞,各自成立公司,承接多个犯罪团伙的业务。不管是念台词,还是洗黑钱,都是同样一批人经手,业务更熟、成本更低。最重要的是,就算破获这一家公司,也无法将幕后的犯罪团伙连根拔起。

    就这样,电信网络诈骗产业,起源于台湾省,随后在空间上,总共完成了三次比较大的转移,并在这个过程中,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成为遍布世界各地、从业人员超百万、产值超千亿的全球性产业。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这种产业转移呢?

    一般来说,产业转移的动力,来自市场和成本两个方面。先说市场。电信诈骗要有利可图,一个前提是:骗的对象手里要有钱。这个钱,不只是已经获得的财富,比如说银行存款,还有可以透支的财富,比如借呗、花呗额度之类的。所以,对于以个人为主要行骗对象的骗子来说,比较理想的市场,一是高储蓄、高信用的人口,规模比较大,二是有普惠性的金融体系,老百姓转账汇款、取钱借钱都比较方便,最好还有金融机构天天短信电话骚扰,千方百计忽悠你借钱。当然,还有一点,就是老百姓都有电话、手机,有办法可以远程接触到。这么一来,世界上一大半的国家,都被排除在外了。大陆的市场,也是在21世纪之后,才开始达到这个标准,给电信诈骗产业的第一次大转移,打下了基础。

    再来说成本。电信诈骗的成本,主要可以分为人力成本、行骗成本、违法成本。人力成本好理解,就跟制造业的产业转移是一样的,大陆接盘台湾,东南亚接盘大陆,原因都是人工费用的上涨。在电信诈骗团伙中,占九成的基层人员,比如说我们接到诈骗电话后第一个交谈的骗子,需要的文化程度并不高,但还是要具备一些基础的素养,至少听说读写、敲敲键盘的能力要有吧?所以犯罪的组织者,为了招募到更廉价的人手,往往会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或就业形势不佳,但基础教育又比较完善的地方着手。

    所谓诈骗,无论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核心手段都是要获得受害者的信任。你说得唾沫横飞,我心里一直“呵呵”,这还怎么玩儿?所以,这行骗成本,主要指的是获取受害者信任的成本。这里面,首要的就是语言。语言不通的就不说了,要是说话的“味儿”不对,受害者心里立刻就会打一个问号。这一口“台湾腔”、三句不离“嚯嚯嚯”的公检法,你信么?所以,台湾骗子要开拓大陆市场,就必须要用大陆人,口音还得和剧本对应。同样道理,要做英美市场的生意,不但话务员的英语要流利,还得带一股“咖喱味儿”,because western governments and enterprises usually outsource online customer service to India(因为这些地方的政府和企业,客服都外包给印度了)。 解决了语言关之后,就是技术关了。这技术,也分文理社科。“文”,指的是行骗的话术、剧本。“理”的范围更广些,从获取受害者的隐私信息,到远程操纵受害者的电子设备、切断受害者与外界的联系等等。前面这些,都要靠对人性的把握,以及对社会系统运行方式的熟悉,来串联起来,而这,就是社科技术的作用。熟人社会,就是亲友救急,生人社会,就是中奖交税。怎样设计剧本、以假乱真,怎样用模糊的信息套话,怎样利用人心、让人不假思索,都是有讲究的。

    当然,不同的人,对“骗术”的抵抗能力也不一样。一个地方,电信诈骗业务开展得越久,民众的警惕性就越高。台湾省的民众,被骗得久、骗得多,对“骗术”的抗性,自然是练出来了。大陆呢,沿海地区的老百姓,也长期受到诈骗电话的“洗礼”,政府也开展了许多教育工作,家门口、银行柜台前、手机软件的弹窗上,到处都是“警方提示”,防骗意识肯定水涨船高。有数据显示,上海手机用户识破一个诈骗电话平均仅需18.5秒,识别能力居全国第一。就举我自己的例子吧,我曾经接到一个大学贷款的诈骗电话,听对方谈钱就“秒挂”,耗时不到5秒,结果转手就接到反诈中心的电话,登记信息,接受教育,耗时10分钟,隔天派出所民警登门拜访,再次登记信息,接受教育,耗时半个小时。这种情况下,骗子得手的难度,可想而知。到了这个阶段,骗子要么转场开发新市场,要么只能提高诈骗技术,但这么一来,行骗的成本也上去了,得花大量的钱,招募高端的文理社科人才,培养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基层业务员,才打得穿这层层的“防骗壁垒”。所以,对于电信诈骗这个行业来说,在一个地方发展,往往会经历这么一个过程:理想的新市场出现——骗子扎推进入——行骗成本上升——一部分收益率低的低端骗子被挤出市场。这也是骗子们不断转移阵地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来说违法成本。“诈骗”的核心目的,是非法占有受害者的财物。当骗子的,骗到钱只是第一步,而第二步,就是如何一直“非法占有”这些钱,也就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怎么不被抓,二,抓了之后,怎样让人关不住。电信诈骗产业的转移,就跟猫抓老鼠差不多,哪里管得紧,哪里有严打,哪里就跑一波骗子。反正电信诈骗又不受距离限制,隔着一个大洋,照骗不误。台湾省加大打击力度,他们就跑到大陆。大陆规范电信、银行业务,防治结合,釜底抽薪,他们就跑到国外。等中外警方建立合作,堵上窟窿,他们又跑到了那些政府能力不足,或者还没建立合作关系的地方,继续搞业务。光是“跨境”两个字,就帮骗子解决了一部分“不被抓”的问题,而不同地区、国家之间法律体系的差异,又可以帮骗子解决“关不住”的问题。于是,他们就专挑那些对诈骗犯罪惩罚力度低、执行程序复杂的地方,招募人手,设置窝点。这么四处流窜,“产业”就转移了。

    最后,得强调一点。我们在说制造业转移的时候,往往指的是劳动密集型的工厂,而不是背后获取高额利润的资本家。所以,电信诈骗产业转移走的,其实也就是那些末端执行的“诈骗工厂”,上边的组织者,还是来自最初的那么几个地方。而且,就像制造业分出高端、低端一样,他们的业务也出现了分流,一部分高门槛高利润,精准诈骗,以质取胜,一部分低门槛低收益,广泛撒网,走量为主。就拿大陆市场来说吧,近10年来,以我国公民为对象的电信诈骗案件里面,以大陆人为首脑的“大陆系”案件,占全部案件的95%,损失占70%,数量虽大,但个案案值普遍不高。而由台湾籍人士组织的“台湾系”诈骗集团,犯下的案件占总数的5%,造成的损失却要占到30%,个案损失屡创新高,甚至创造出“清华教授被骗1760万”的业界神话。所以,尽管“大陆系”有本地优势、数量优势,又花了20年奋起直追,电信诈骗的“高端市场”,仍然是“台湾系”的天下。

    电信诈骗搞了那么多年,竞争是非常激烈的。那么,为什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台湾系”还能够独霸一隅,笑傲天下呢?这就要分析“台湾系”的比较优势了。首先,当然是先发优势。前面讲了,“台湾系”经过三十年的积淀,已经形成了高度专业化、模块化、公司化的产业链,在行骗效率和违法成本上,要大大超过了大陆这边的“家族模式”。低端电信诈骗的模式容易复刻,入行门槛其实不高。但要想在行业里待得久,还想做大做强、朝高端业务扩展,不但要学模式,还要靠资源与渠道的积累。在这方面,“大陆系”虽然还有差距,但是假以时日,未必不能追上。

    然而,“台湾系”的另一项优势,“大陆系”就完全没得比了,那就是政治环境。在台湾省特殊的政治环境下,民众可以免签通行大量国家,洗钱网络成熟发达,诈骗犯罪量刑轻微,最高五年的有期徒刑或新台币五十万以下的处罚。对比一下,在大陆,诈骗五十万元,就是数额特别巨大,最高可判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难怪“大陆系”的骗子,不敢把案值做大,骗人千万,牢底坐穿呐。

    而一旦岛内绿营执政,两岸关系降至低谷,司法上的合作,自然要给政治让步。骗子们手持台湾“护照”,在全球各地打游击,方便快捷地洗白账款,事有不妙时,还能躲回岛上避避风头。就算一不小心在国外被抓了,还有可能在引渡过程中,被台当局“截胡”。2016年4月,肯尼亚警方向中国大陆遣返77名电信诈骗嫌疑人,其中45名来自台湾,结果岛内吵翻了天,不分蓝绿一致“反陆”,还要“制裁”肯尼亚以示抗议。同年同月,马来西亚遣返52名在当地对中国大陆民众进行电信诈骗的台湾嫌犯,结果在台当局的交涉下,首批20人抵达台湾,在机场仅填写通知书、接受警方简短讯问,就全部释放。马来西亚随即把剩下的32人,移交给了大陆。

    台湾省如此“天时地利人和”,转换成竞争力后,在电信诈骗这个领域一骑绝尘,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此次借俄乌冲突,新编剧本,大肆捞金,不过只是常规操作,不值一提。我国这些年来,政府社会通力合作,对电信诈骗层层布防,但只要两岸问题依然存在,这道防线上,就始终有一个巨大的漏洞。如今绿营长期执政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某些政客来说,只要让海峡对岸不好过,就是好买卖,至于包庇罪犯,连岛上百姓一同坑害,又有什么问题呢?相比这些台面上的“巨骗”,底下见不得光的普通骗子,实在是相形见绌。所以,电信诈骗问题要根治,除了提高民众防骗意识、完善反诈制度、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之外,对那些“巨骗”,也必须一网打尽。

    (责任编辑傅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