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自诞生以来就有“陆战之王”的美称,但俄乌冲突中双方坦克都遭遇到惨重损失,也让外界对坦克的地位提出质疑。反坦克导弹、无人机、巡飞弹、大口径火炮……对坦克构成致命威胁的武器越来越多,但各国军事观察家仍普遍承认,目前还没有其他装备能取代坦克的核心地位。
有关“坦克已经过时”的大讨论
在俄乌冲突爆发时,外界对俄军大举出动的营级战术群的预期很高。以机械化步兵营为核心、加强坦克和火力支援单位的营级战术群凭借强大的火力和灵活的战术,在2014年的乌东战场以及俄军介入叙利亚战事中表现出色。从装备上看,俄军营级战术群在主战坦克等武器方面也占据明显的数量和技术优势,俄军坦克主要型号为经过现代化改进的T-72B3和T-80系列,比乌军大量使用的早期型T-72和T-64B系列坦克更先进。
因此当俄军投入约120个营级战术群兵分三路攻入乌克兰时,即便是西方军事观察家也普遍猜测“可能会出现新时代的钢铁洪流席卷乌克兰平原”。
但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俄军装甲部队虽然快速突入乌克兰纵深地区,但很快社交媒体上就出现大量被遗弃的俄军坦克和装甲车辆的照片和视频。同时乌军小分队利用城镇建筑物和树林为掩护,大量向俄军装甲部队发射“标枪”、NLAW等先进反坦克导弹,屡次挫败俄军的攻击,战局很快进入僵持阶段。因此很多人都将俄军在俄乌冲突第一阶段的拙劣战场表现归结于营级战术群的失败。俄军在去年年底传闻取消营级战术群的编制,更加深了外界的这种印象。在此期间,大量俄军坦克被命中后发生弹药殉爆、炮塔与车体分离的惨烈照片,还带动了各国军事观察家关于“坦克已经过时”的大讨论。
各种坦克残骸成为俄乌冲突的标志性照片
但随着越来越多信息逐渐披露,外界对于俄军在俄乌冲突初期表现不佳的原因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英国皇家联合军种国防研究所的相关报告显示,此前俄军高层对于俄乌冲突的前景过于乐观,为达到军事行动的突然性,整个作战计划一直高度保密。这种针对乌克兰的战略欺骗的确取得了成功,但相关保密措施也导致俄军自身没能做好战斗准备,很多部队直到跨过乌克兰边境前几小时才收到作战命令。在仓促之间,很多奉命进攻的俄军部队缺乏弹药、补给以及相互之间的协同联络机制,甚至没有必要的乌克兰境内地图。该报告认为,这种心理和士气上的准备不足,才是俄军装甲部队遇到乌军阻击后表现不佳的关键因素。调查显示,部分俄军士兵根本没有做好参战准备,遭到乌军攻击后就因恐慌而弃车逃跑,导致大量完好无损的坦克等武器遭遗弃。
一直关注俄乌冲突的“Oryx”军事情报网站的统计数据也支持这一观点。该网站称,到去年4月中旬,俄军已损失超过460辆坦克以及2000辆装甲车辆,但“俄军损失的坦克中有半数并不是被乌军摧毁或破坏,而是被对手缴获甚至是被自己的部队弃置。”乌军去年9月宣称其装备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中“一半都来自于缴获的俄军战利品”,也证明了这一点。
此外,俄军配套的后勤保障能力不足也是营级战术群表现糟糕的重要原因。原本俄军装备以改进的老式坦克和装甲车为主,妥善率偏低,在高强度穿插行军中更容易出现故障。由于维修部队没能及时跟上,这些抛锚的坦克得不到及时维修,只能大量遗弃。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报告则认为,俄军之所以在俄乌冲突初期遭遇失败,还在于采用的战术不当。报告强调说,俄军营级战术群原本配备的步兵数量就偏少,在进攻时俄军装甲部队过于追求快速推进,导致坦克与步兵脱节,单打独斗的俄军坦克极易受到乌军步兵围攻。因此综合这些因素,营级战术群的表现并不能代表“坦克过时”。
坦克地位遭遇全方位冲击
尽管俄军坦克在俄乌冲突中的损失惨重与诸多因素都有关系,但外界普遍承认的是,坦克“陆战之王”的地位正遭遇全方位冲击。
在媒体报道中,对于坦克威胁最大的是各种反坦克导弹。相关统计显示,在俄乌冲突中,双方使用的反坦克导弹包括苏联时代的AT-4、俄罗斯“短号”、乌克兰“Stugna-P”、美国“标枪”、英国NLAW、法国“米兰”等诸多型号,并取得了相当抢眼的战果。尤其是俄乌冲突中攻顶式反坦克导弹的大规模使用,对现役坦克的威胁极大。美国“动力”网站介绍称,为突破坦克正面厚重的防护,现代重型反坦克导弹的穿甲威力不断提升,但由此也造成其重量越来越大,失去了灵活部署的优点。而坦克炮塔顶部的装甲厚度相对有限,“标枪”和NLAW等攻顶导弹就瞄准坦克这个弱点。俄军坦克曾被迫在炮塔顶部焊接格栅顶棚,用来对抗攻顶导弹的攻击,但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新一代反坦克导弹不需要射手长时间进行激光测距或者照射引导,使得视野有限的坦克很难及时发现来袭导弹,在没有步兵伴随的情况下,坦克在城市巷战等复杂环境下更容易被动挨打。
此外,西方还相继批准向乌克兰援助多种车载反坦克武器,例如美国“布莱德雷”步兵战车、德国“黄鼠狼”步兵战车和法国AMX-10RC轮式突击炮等。美国“动力”网站称,这三种装甲战车都经过实战验证。“虽然它们不一定适合与俄军主战坦克正面交锋,但凭借105毫米主炮和反坦克导弹,它们可以用作移动的反坦克平台,实施快速射击战术进行反坦克作战。”
坦克面临的另一个重要威胁来自空中,尤其是各种无人机。尽管各国军事界早就将武装直升机和苏-25等强击机称为“坦克杀手”,但让人意外的是,在俄乌冲突初期,乌军“旗手”TB-2武装无人机也多次突破俄军野战防空火力的拦截,发射导弹摧毁俄军坦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援助的“弹簧刀”巡飞弹和俄罗斯研制的“柳叶刀”巡飞弹相继在战场上大显身手。乌军甚至还将改装的商用无人机挂载反坦克手雷用于反坦克作战。去年12月,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段视频显示,乌军无人机从一辆受损后无法行动的俄军T-90M坦克正上方投下多枚反坦克手雷,被命中的俄军坦克发生弹药殉爆,炮塔被炸飞。
不过美国“商业内幕”网站注意到,俄乌冲突中真正被反坦克导弹或无人机完全摧毁的坦克比例并不高,双方装甲战车主要损毁于大口径火炮的远程打击。报道称,俄乌双方都大量配备152毫米/155毫米口径火炮,一旦坦克被对手的无人机或其他观测手段发现,就可能遭到猛烈的炮击。美国“神剑”和俄罗斯“红土地”等制导炮弹都可以精准打击坦克等目标。即便没有直接命中坦克,大口径炮弹的近距离爆炸也足以摧毁坦克脆弱的负重轮和履带,使其失去机动能力;爆炸冲击波还可能导致坦克乘员受伤或阵亡,从而让坦克失去作战能力。去年5月,俄军集结大批坦克和装甲车强渡北顿涅茨克河时,遭到乌军火炮齐射而损失惨重。俄乌冲突的惨痛经验证明,大口径火炮对于密集装甲编队的毁伤效果非常惊人。这也是导致俄乌冲突中双方罕有机会大规模集结坦克编队进行正面交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俄乌冲突还证明,在高强度交战中,坦克一旦受损失去机动能力就很难有机会抢修。它们通常会成为火炮的活靶子,只能不断被动挨打,最终被击毁。今年1月,一辆号称“坦克终结者”的俄军BMPT坦克支援战车,就是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被乌军一连串炮击摧毁。
双方不得不继续依赖坦克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的报告承认,虽然俄乌都损失了大量坦克,但双方也继续依赖坦克。特别是乌克兰持续强调供应北约坦克的重要性,因此从参战人员的角度来看,坦克仍然在战场上扮演着核心角色。
主战坦克仍将是各国陆军的主战装备
“商业内幕”网站也认为,坦克集中了机动、防护与火力三大要素,尽管它存在诸多不足,但对于地面部队而言,目前还没有其他任何装备能取代坦克的地位。报道称,从二战结束以来,伴随着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导弹、武装直升机等武器的兴起,外界不止一次地讨论“坦克已经过时”,但最终仍没有能动摇坦克的地位。“试想一下,作为地面战场上准备冲锋的普通士兵,你是愿意躲在拥有厚重防护的坦克里,还在暴露在毫无遮挡的野战环境中?”乌军在去年乌东地区的反击战中就曾因缺乏坦克和装甲车而在俄军阵地面前损失惨重。西方分析家认为,如今乌军推迟春季攻势,也与西方许诺援助的主战坦克未能到位有关。
分析人士认为,坦克面临的各种威胁的确真实存在,要应对它们并不能单靠坦克本身,而是需要体系化作战,即依靠伴随步兵和其他作战系统的支持。现代坦克的优势不仅在于其厚重的装甲和强大的火力,同时还在于它拥有先进的战场态势感知和通讯能力,能作为通信节点指挥周围部队。
值得注意的是,俄乌冲突以来,美欧相继推出各自的新一代主战坦克:美国的M1X主战坦克和德国的“黑豹”主战坦克,它们明显针对俄乌冲突中暴露的坦克弱点进行了改进:携带车载无人机系统改善坦克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配备主动防御系统拦截攻顶式导弹……美欧新一代坦克的出现,证明西方并没有抛弃坦克的核心地位,而是通过不断升级使其适应未来战争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