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坚守中立传统?瑞士政府:没收俄罗斯被冻结资产不合法

    2023-02-16 10:28:20 来源:金融界

    当地时间周三(2月15日),瑞士政府表示,没收因制裁而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不符合宪法和法律。

    瑞士政府在声明中表示,由瑞士联邦司法办公室领导的一个工作组得出结论:没收俄罗斯私人财产将破坏联邦宪法和现行法律秩序。瑞士政府称,无论结论如何,该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将继续下去。

    俄乌冲突爆发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针对俄罗斯实施了有史以来最严厉的国际制裁,以永久中立国而著称的瑞士也决定配合西方的制裁措施。

    瑞士目前冻结了75亿瑞士法郎(约合82亿美元)来自受制裁的俄罗斯人的资产,这只是俄罗斯在瑞士1500亿法郎总资产的一小部分。

    据俄罗斯财政部估计,该国被西方冻结的资产规模大约在3000亿至3500亿美元之间,大约占俄罗斯黄金和外汇储备的一半。对于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美国和欧盟计划将其用于“重建”乌克兰。

    瑞士联邦委员兼外交部长卡西斯上月表示,尽管瑞士支持没收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并将其用于乌克兰的“重建”,但必须在法治下正确地进行。他指出,在现行法律下瑞士无法没收这些资产,而修改法律需要进行全民公投。

    卡西斯称:“我们不能仅仅因为我们认为这在道德上是正确的,就拿走不属于我们的钱。财产权是最基本的。”

    瑞士银行业一直对没收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持批评态度,有业内人士警告,以这种方式无视财产权就损害瑞士作为金融中心的地位。甚至有人将其称为瑞士银行业的“死刑”。

    事实上,在瑞士政府决定配合欧美对俄罗斯的制裁之时,就已经遭到了一些人的强烈批评,他们认为此举损害了瑞士作为中立国的传统。

    本文源自财联社

    延伸阅读:乌克兰想用没收的俄资产来帮助重建,瑞士反对

    (观察者网讯)据英国《卫报》7月5日报道,乌克兰方面近期在“乌克兰重建国际会议”上提出,没收遭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来资助本国复苏。但这一计划遭到了东道主瑞士的坚决抵制。

    瑞士联邦委员会主席伊尼亚齐奥·卡西斯在闭幕式新闻发布会上强调,保护财产权是自由民主的根本。一些领导人已经深感不安,认为没收俄罗斯资产将开创一个危险的先例,需要具体的法律理由。

    《卫报》:瑞士反对乌克兰获取冻结俄罗斯资产的计划

    “所有权、财产权是一项基本权利,一项人权。”卡西斯认为,这种权利可以被侵犯,就像疫情期间,但前提是有法律依据。“你必须确保公民受到保护,不受国家权利的影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自由民主。”

    “现在,我们可以做出一个对乌克兰来说完美的决定。但我们也可能创造了其他可能性......把更多权力交给了国家,而非公民。”

    路透社称,卡西斯对乌克兰的回复,是“冷漠”(cool reply)的。

    卡西斯在论坛上个人推特图

    当地时间7月4日,乌克兰总理什梅加尔在乌克兰重建国际会议上表示,乌方预计需7500亿美元来完成三个阶段的重建计划,包括重建基础设施,搭建临时住房、医院和学校,以及对国家进行长期改造等。

    什梅加尔称,乌克兰政府认为,重建计划的主要资金来源应该是没收俄罗斯和俄罗斯“寡头”的资产,“俄罗斯发动了这场‘战争’,造成了如此大规模的破坏,他们应当为此负责”。他称这些金额现在总计3000亿至5000亿美元,但并没有说明数据来源。

    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称她“原则上支持”这一想法。没收俄罗斯人在英资产,以便将其交给乌克兰,目前这一问题正在仔细研究中。英国所没收的资产可通过“赔偿”的形式交给个人,也可交给乌克兰官方。

    但卡西斯一直在反对没收俄罗斯资产的提议,并因此受到另一党派社会民主党的压力,要求引入允许没收资产的法律。

    今年4月,瑞士国家经济事务秘书处曾宣布冻结97亿瑞士法郎(约合人民币669亿)的俄罗斯资产,但此后部分资金已解冻。瑞士银行家协会(SBA)则在3月发报告称,俄罗斯公民在瑞士的账户中,约有1500亿至2000亿瑞士法郎。

    《卫报》介绍称,瑞士宪法第26条规定了个人财产权,“任何对基本权利的限制都必须以公共利益为依据”。瑞士是拥有严格的银行保密法国家之一,而法律并不热衷于出于政治目的扣押私人财产。

    当地时间7月5日,在谈到英国正在考虑没收被制裁的俄罗斯人在英资产时,俄罗斯驻英国大使安德烈∙克林表示,伦敦未必敢这样做,因为这将摧毁其“世界金融之都”的声誉。

    (责任编辑傅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