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乌克兰独立后,新上台的政治“精英”对国防发展不感兴趣,大规模缩减国防经费使得这些军工企业的研发和生产能力大幅滑坡,俄罗斯对乌克兰展开特别军事行动之初,这些军工企业就遭到了打击。俄军事专家分析称,乌克兰军工体系中90%的坦克装甲车辆生产能力被摧毁,这导致曾经拥有独立自主生产和研发坦克的乌克兰不得不到处请求美国和北约各国援助主战坦克。
美国M1坦克采用燃气轮机,机动性强。
从目前美英德等西方国家发布的援助乌克兰主战坦克的承诺来看,这些国家提供的坦克都是现役主力装备,以坦克最核心的技术三要素“火力、移动、防护”为指标,M1、“豹2”A6和“挑战者2”主战坦克也一直稳居世界各个坦克排行榜的前列,在部分性能方面甚至超过俄军目前装备使用的T-72、T-80和T-90主战坦克,比如光学瞄准系统和数字火控系统比俄军坦克更先进。
硬币的另一面
但是,获得援助承诺与坦克交付、形成战斗力、影响战局之间尚有很长的距离。世上万事万物都存在着两面性,欧美援助乌克兰主战坦克在技战术先进指标的表象下也隐藏着不少“阿喀琉斯之踵”。
例如,美军的M1坦克由于采用了防护优先的设计理念,其炮塔前端的主装甲厚度甚至超过了600毫米。而M1主战坦克也首次实现了弹药隔舱化储存,炮塔尾舱中储存了部分弹药,避免乘员受到二次杀伤。不过这样的重防护也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高达56吨(后期改进型号超过62吨)的坦克没有合适的柴油发动机,因此美国首次在M1上采用了燃气轮机。虽然燃气轮机有反应快、排烟少、振动小等优点,但是油耗却非常高。早期的M1内载燃油容量为1900升,行驶距离约460公里,日后更重的M1A2降到420公里,妥妥的“油老虎”,而采用柴油机的德国“豹2”的燃料携带量只有1200升,行驶距离却超过550公里。乌克兰获得M1坦克后就不得不考虑如何持续而稳定地为M1坦克提供燃料(燃气轮机采用的是航空煤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