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海马斯”并不完美?从俄媒报道海马斯火箭炮失灵说起

    2023-01-28 09:53:25 来源:兵工那些事儿

    近日,俄罗斯相关媒体报道:“卢甘斯克共和国”驻乌克兰战争罪相关问题控制和协调中心代表处副负责人罗曼·伊万诺夫称,M142“海马斯“火箭炮发射的M31系列卫星制导火箭弹并不完美,按照其记录,至少已经有5起弹药失灵的状况,也就是说,M31系列卫星制导火箭弹虽然击中了目标,但其90公斤半穿甲战斗部并未起爆。

    众所周知,M142“海马斯“火箭炮是在美军中相当有分量的一款武器,近些年也频频亮相世界各地以及各个战场,可谓是一款全球性的焦点火炮。而此次俄媒的针对报道,让人对“海马斯”火箭炮的可靠性产生了怀疑,那么“海马斯”究竟是一款怎样的武器呢?

    俄媒报道,海玛斯火箭炮失火箭弹战斗部引爆失败

    俄军缴获的M31系列卫星制导火箭弹残骸

    美军神器“海马斯”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美国国家战略的调整,美军对陆军装备提出了一系列轻型化的要求。其中就包括研制一款可由战术运输机进行空运的轻型火箭炮。1993年,由洛马公司自行投资研制的“轻型火箭炮系统”获得了美国陆军的青睐。随后于1996年将其正式列入研发计划,并赋予了M142的装备代号。到2005年,测试完成的新型火箭炮正式投入批量制造并装备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美国将其正式命名为“高机动火箭炮系统”,英文缩写为“HIMARS”,音译后即耳熟能详的“海马斯”火箭炮。

    根据以往美国军方公开的资料,“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主要由M270火箭炮的一组六联装定向器、M1083系列5吨级中型(6×6)战术车辆底盘、火控系统和自动装填装置组成,其火控系统、电子和通信设备均可与目前的M270A1式多管火箭炮通用,乘员及其训练相同。该火箭炮全长7米,宽2.4米,高2.8米,战斗全重16吨,可由C-130运输机空运,底盘为6x6中型战术车辆,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292马力,最大时速86千米/时,最大行程480千米,乘员3人。战术车辆底盘后部安装了一个发射架,发射架上既可装配一个装有6发火箭弹的发射箱,也可以装配一个能装载和发射1枚陆军战术导弹的发射箱。

    此外,该火箭炮发射系统为具有自装填能力的一体式储运发射模块,模块内可装载6枚227毫米火箭弹或1枚MGM-140陆军战术导弹。火箭弹和导弹均有多种战斗部可选,能执行不同种类的作战任务。

    美军现役的海马斯火箭炮

    得益于洛马公司精心的设计,“海马斯”火箭炮具有以下优点:

    超强的机动部署能力。“海马斯”火箭炮最大的特点就是轻,战斗全重仅有16吨,在远程火箭炮中重量最轻。超轻的重量所带来的就是快速部署能力,根据美军要求,简单准备后的“海马斯”火箭炮可整车由C-130战术运输机快速转运至前线野战机场,具备72小时全球部署能力。这种战略投送能力,可为前线部队提供及时的中近程火力支援和精确打击能力。而且,轻型化的“海马斯”火箭炮对道路的通行条件要求较低,只要车辆可以通过“海马斯”也就可以行动,几乎能出现在战场的任何位置,战场机动性很高。

    其他国家的远程火箭炮就远没有“海马斯”这么轻松了,动辄30吨以上的重量只能使用对空运条件很高,准备工作也繁琐费时,很难在短时间内部署到指定地域。而国产远程火箭炮更是达到了45吨的记录,整体尺寸也相当惊人,大部分时间只能依靠公路实施战略机动。出口型的SR-5火箭炮全虽然重较轻,约25吨,但也需要中大型运输机空运,战略机动性能不如“海马斯”火箭炮。

    美军利用C-130运输机快速部署“海马斯”火箭炮

    高效的自动化能力。“海马斯”火箭炮的另一个特点就是自动化程度高。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海马斯”的M269弹药模块。该模块集储存、运输、发射功能于一体且尺寸统一,不需要专门的弹药运输和装填车辆。在装填弹药时,“海马斯”也不需要额外的辅助机械,车组乘员使用发射系统自带的吊车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将弹药模块安装到位。

    此外,“海马斯”车内的火控系统也相当先进,具备一键调炮功能。控制室内有计算机系统、卫星定位接收器、气象雷达等设备。待输入目标位置数据后,20秒内就可以得出射击参数,而后在计算机的控制下自动调节发射架的方位、高低参数,最后等待射击指令,发射手只需要选择射击模式即可。这种高效的自动化能力可以令“海马斯”火箭炮可以在15分钟内可完成作战准备,5分钟内完成再装填。作战效率远高于其他国家缺乏模块化装填能力的远程火箭炮。

    完备的信息化能力。作为美军装备,“海马斯”火箭炮的信息化也比较突出。现有的“海马斯”火箭炮系统已经融入到美军信息化的作战体系之中。通过美军的LINK16/22军用数据链系统,“海马斯”火箭炮可以及时获得来自卫星、预警机、无人机、渗透侦察等各类侦察系统的最新情报,从而具备全面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

    在这种高感知能力下,“海马斯”火箭炮就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机动能力强的优点隐蔽机动到对方盲区内的战场前沿,而后对预定目标快速开火实施精准打击,随即再迅速撤离现场。

    在信息化的加持下,“海马斯”使用这种“打了就跑”的战术,不仅能对敌方造成有效打击,而且自身损失极小,可谓是“稳赚不赔”。

    从以上的客观分析来看以及以往俄乌战场的实战化表现来看,“海马斯”火箭炮无疑在当今是一款非常优秀的火箭炮,特别是在M31系列制导火箭弹的加持下,其打击精确程度更是让对方防不胜防。

    “海马斯”与俄乌战场的发展

    自俄乌冲突伊始,乌克兰方面就强烈要求要求美国提供远程打击武器,这当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海马斯”火箭炮,而俄罗斯则对此表现出强烈的反对。原因为何呢?

    这要从俄乌双方的装备和战术说起。俄乌战争爆发时,俄军试图直接使用钢铁矛头直取基辅。俄军的装甲部队,对装备无人机、标枪、毒刺、星光等便携导弹的乌克兰轻步兵,损失惨重。于是,俄军改变战术,以守为攻。战略上进攻,战术上防守,使用重炮猛烈轰击乌军阵地,火力覆盖,大量杀伤乌军轻步兵后,再由坦克引导步兵冲锋,占领乌军阵地。除亚速钢铁厂外,乌军的绝大多数工事都是临时构筑的由战壕和土木掩体结合的野战工事,而不是钢筋混凝土的永备工事,在这种重炮火力覆盖下,必然面临巨大的伤亡。

    自俄乌冲突伊始,乌克兰方面就强烈要求要求美国提供远程打击武器

    这种打法很类似当年的蒋介石对抗中央红军,搞堡垒战术,步步为营,对苏区逐步蚕食。但是这样的打法在现代战争的背景下早已过时。

    原因之一是以这种方式作战,战争注定旷日持久,需要雄厚的财力才能支持,可能还没有取得战争胜利,自己首先破产。

    其二则是是弱点颇多,很容易被对手反制,对手有多种方式可以克服。

    方式一:使用攻击机、武装直升机、无人机,从空中摧毁俄军的重炮阵地。德军当年即使用斯图卡完成摧毁对方火炮阵地的任务,效果良好,前提是有空军。

    方式二:使用装甲集群突破对方防线的薄弱点,长驱直入,摧毁对方重炮弹药堆栈,占领输送弹药的交通枢纽。失去弹药补给的重炮等于废铁。这也是当年德军发明的战术。前提是有重装甲集群。

    方法三:己方重炮与对方重炮对射,摧毁对方重炮阵地和弹药堆栈。这是一战就有的战术。前提是有和对方精度、火力相当的重炮,和相应的观测设备,能准确发现对方的炮兵阵地所在位置。如果由足够的战术导弹,也能达到类似效果。

    方法四:主动放弃阵地,引诱对方前出,在运动中创造战机,寻机歼敌。这是装备劣势的红军(八路、解放军)的战术。前提是对方能被调动。如果无论己方怎么诱敌,敌方就是步步蚕食,这个方法就不好用。对方能被调动的前提是对方或者骄兵冒进,或者因为后勤等原因急于求胜。

    方法五:利用地形修筑复杂的坑道工事,或修筑坚固的永备工事,储备大量物资,长期坚守消耗对方的锐气,或在反冲击和冷枪冷炮中不断消耗对方有生力量。这是志愿军在上甘岭的打法,也是乌军在马里乌波尔亚速钢铁厂的打法。这种方法的前提是有山地等地形,有可供避弹的反斜面,或者有提前修筑的永备工事。

    方法六:主动放弃阵地,扩大对方的占领区,让对方由进攻变为占领,单位面积兵力密度下降,己方部队化整为零,组织装备轻武器和单兵攻坚武器的作战小分队,用游击战在长期中大量消耗对方有生力量。这是弱国常用的打法。前提使占领军不对当地平民使用种族灭绝或种族迁移手段。

    目前看,六种方法都不适合乌克兰。

    乌军缺乏攻势空军、重装集群、远程重炮和战术导弹等重装备,前三种方法都无法使用。俄军已经深知自己的装甲兵无法在野战之中战胜装备智能武器的乌军小分队,不会轻易冒进。第四种方法无法采用。乌克兰的地形和国力,不具备坑道战和永备工事战的条件,第五种方法不能采用。俄军有丰富的殖民地经验,俄国有广袤的领土,完全可以把占领区的非俄族居民全部强行迁移到西伯利亚等地区,使乌军脱离当地民众的掩护,无法开展游击战。

    俄军能采用这样原始的战术,完全是欺负乌军兵种不完整,只有轻步兵,没有重装备,兵种协同有短板。

    随着战争的持续,乌军原有的战斗机、攻击机、无人机、坦克等装备损失之后,补充并不理想。俄罗斯兵败基辅之后,由全面进攻转变为重点进攻,对欧洲来说,直接威胁下降。于是,马克龙、基辛格等人甚至建议乌克兰割地求和。各国援助乌克兰的积极性不再像战争初期那么高涨,大批许诺的重装备迟迟不能到位。

    此外,苏联时代,苏军储备了大批重炮弹药,短期内出现弹药枯竭,火力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在这种情况下,乌军只能死守阵地,在野战工事中忍受重炮轰击,并承受巨大的人员伤亡。乌军要扭转局面,要么要承受巨大的伤亡,用人命换取胜利,要么需要获得大批攻击机(武装直升机、无人机)、坦克(步兵战车)或远程重炮(战术导弹)。

    此时时刻,美国的态度至关重要。而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至少海有两重作用。

    第一个作用是在战场上遏制俄罗斯的攻势。炮战之中,精度相近的情况下,火炮(火箭炮、战术导弹)的射程越远,越占优势。甲可以打到乙,乙无法打到甲,甲即掌握战场主动权。“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射程70千米,远高于一般重炮30-50千米的有效射程,足以单向碾压对方。射程远的第二个好处是相对隐蔽。乙方遭到甲方炮击,甲方火箭炮的发射阵地可能是距离乙方半径70千米内的任何一点。反之,如果甲方只有射程10-20千米的冰雹火箭炮,那就只能跑到对方的眼皮底下才能取得发射阵地,难度不可同日而语。射程远的第三个好处是反应速度快。甲方阵地遭遇乙方炮击,甲方使用弹道雷达发现乙方火炮阵地。如果乙方火炮阵地半径70千米内有甲方火箭炮系统,甲方可以立即反击。反之,如果甲方只有射程10-20千米的冰雹火箭炮,那么甲方的冰雹到达发射阵地的时候,已经是一两个小时以后的事情,乙方的火炮,必然早就转移了。

    被发现的海马斯火箭弹的残骸

    俄军要对抗“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可以采用的战术,大致只有前面提到的六种战术,抛开后三种不谈,必须增加空天军的出勤率、坦克部队的出勤率或者采用与“海马斯”性能相当的龙卷风火箭炮。增加空天军和坦克部队的出勤,相当于复刻在基辅地区的失败战术。经过损失惨重的基辅战役,现在的空天军,即使还有足够的战机,也未必有足够的飞行员。使用龙卷风火箭炮,必然使用昂贵的远程火箭弹而不是相对廉价的苏联时期的库存重炮炮弹,意味着军费急剧增加,这对已经捉襟见肘的俄罗斯财政显然不是一个好消息。俄军显然不能像现在这样几乎不计成本地重炮洗地。俄军失去重炮优势,将不能继续使用目前的重炮轰击随后占领的战术。

    第二个作用则是表明美国的立场。

    拜登在纽约时报的文章很明确:美国会一直支持乌克兰反侵略;美军不会直接与俄军冲突;美国不谋求俄罗斯政权更迭。听其言,观其行。提供“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系统,就是行。

    不过,目前来看,拜登提供“海马斯”高机动性火箭炮和“灰鹰”武装无人机,并不意味着战局立即发生扭转。现代战争中,任何武器都要有一定的数量,才能发挥作用。按照目前的消息,美国提供的火箭炮和无人机数量有效,可以对俄军产生威胁,却未必够乌军开展全面反攻。

    (责任编辑傅鑫)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