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60秒直击歼-15飞鲨起降时刻 “飞鲨”宝剑出鞘戍海天

    2022-11-24 09:52:11 来源:沈阳晚报

    2012年11月23日,歼-15首次在航母辽宁舰上成功起降。从这一天起,中国海上没有舰载机的时代成为过去。歼-15研制生产团队为歼-15飞机取名“飞鲨”,寓意“制霸海疆,强我国防。”10年过去,如今“飞鲨”宝剑出鞘、锋芒愈利,已然成为守卫海天战线上的一把“利剑”。

    1缘起

    从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说起

    航母,作为可移动的海上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早在1928年,一代海军宿将陈绍宽就为造航母奔走呼喊,整整17年未果,最终航母梦彻底破灭。半个世纪之后,1988年,航母的研究正式启动。直到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正式交接入列。

    要形成战斗力,光靠航母本身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它需要一个盾牌--强力的护卫舰队保护自己不被击沉,而另一方面还需要一把“利剑”,形成攻击力和威慑力,这把“利剑”就是--舰载战斗机。可是这勇闯蓝海的第一把“利剑”铸造起来并不轻松,尤其是舰载机起降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被比作是“刀尖上的舞蹈”。

    60秒直击歼-15飞鲨起降时刻

    2铸剑

    沈飞人一次次打破历史纪录

    在歼-15项目研制之初,没有研制规范和技术体系可遵循,也没有设计基础和使用经验供参考,诸多关键技术尚待突破,时间紧、任务重,这次“铸剑”难度前所未有。

    宝剑锋从磨砺出。为了确保从零起点开始的舰载战斗机研制能够赶上航空母舰工程的进度,沈飞人自主创新,无数场紧张的头脑风暴,无数个日夜的奋力拼搏,终不负党和国家重托,攻克了机翼折叠系统制造装配技术、拦阻钩系统制造技术、加受油系统制造技术等一系列舰载机特有的关键技术,建成了国内最大的钛合金加工制造中心、一流的复合材料制造中心等可与国际比肩的航空产品制造生产线,实现了从设计发图到成功首飞仅用10个半月的研制速率,创造了目前舰载机“当年生产、当年铅封、当年交付、当年形成战斗力”的历史纪录。

    3亮剑

    “利剑”阔步走向深海大洋

    2009年8月31日,几代航空人梦寐以求的时刻终于到来,歼-15飞机在这一天圆满完成首飞。

    2012年11月23日,举世目光投向了航母“辽宁舰”,聚焦在歼-15的着舰时刻。随着战斗机轻触甲板,尾钩咬住拦索,滑行了一小段距离后,稳稳地停在了航空母舰上。成功!这对航空工业来讲意义非凡,对我国航母形成战力更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而在2012年9月,辽宁舰入列之时,西方媒体预计中国舰载机成功应用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他们没有料到,在两个月后,这柄“利剑”就以完美的亮剑姿态代表中国向世界宣告,泱泱大国“华丽转身”,阔步走向深海大洋。

    4塑魂

    用生命践行铮铮誓言

    “利剑”有形亦有魂。可以说,在这次“铸剑”过程中,以沈飞和沈阳所干部、员工为代表的航空人倾注了全部的智慧与汗水为“利剑”铸形,但又不只是这些。在歼-15飞机研制中,以罗阳为代表的新一代沈飞人再次肩负起加速推进航空装备现代化的历史重任,他们大胆探索、呕心沥血,以“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赤胆忠心,以“大协作大攻坚大跨越”的飞鲨文化,以“恪尽职守鞠躬尽瘁”的罗阳精神,为航空“利剑”塑魂。

    作为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罗阳从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都奉献给了党和国家,为航空工业的发展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用辛勤和汗水浇筑了一座精神丰碑,用生命践行了“航空报国”的铮铮誓言。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沈飞全体干部员工凝心聚力、拼搏奉献,让这柄海天“利剑”飞得更稳、更高、更远、更强……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刘宏伟)

    (责任编辑杨靖)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