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安理会审议朝鲜半岛局势,中方强调三点

    2022-11-23 08:03:00 来源:环球网

     联合国安理会21日召开会议审议朝鲜半岛局势,美国等国指责朝鲜18日试射洲际弹道导弹,并要求对其追责。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在会上发言,呼吁有关各方坚持政治解决方向,防止局势轮番升级甚至失控。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金与正22日批评安理会在美国的怂恿下召开会议,却对美国同韩国的危险军演避而不谈,实属双重标准。

    安理会审议朝鲜半岛局势,中方强调三点

     当地时间2022年11月21日,美国纽约,安理会在联合国总部就朝鲜最近的导弹发射举行会议。(视觉中国)

    张军在会上发言说,朝鲜半岛局势紧张升级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也是中方不想看到的。当今世界充满不确定性,半岛也承受不起局势进一步恶化的危险。有关各方必须着眼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大局,采取切实措施,发挥积极作用,全力推动政治解决问题。他强调三点:一是全力推动局势降温,维稳防乱。当前形势下,各方都应保持冷静克制,谨言慎行,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升级紧张局势、导致误判的行动,防止事态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二是回到正确途径,重启对话。各方应正视半岛问题久陷僵局的症结,在均衡解决各自关切上下功夫,坚持对话协商的正确方向。美国应采取主动,展现诚意,提出现实可行的方案,正面回应朝方合理关切,推动对话早日由形式变为现实。要致力于解决问题,坚持推进半岛无核化进程,同时在停止军演、缓解对朝制裁方面拿出实际行动。

     三是创造有利条件,劝和促谈。安理会应在半岛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不应一味对朝谴责施压。安理会讨论应有助于缓和紧张气氛,推动局势尽快降温,为外交努力留出空间,而不是为此制造障碍。中俄在安理会共提的涉朝决议草案有助于缓解朝鲜人道局势,营造对话谈判氛围,推动实现政治解决,希望各方积极考虑。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2日报道,俄常驻联合国副代表叶夫斯季格涅耶娃表示,造成半岛局势越来越具有挑衅性和危险性的原因很清楚,那便是华盛顿企图通过实施制裁和施加武力,来迫使平壤单方面裁军。美国、韩国和日本的军事演习急剧增加,这种军事措施和可能的新制裁,有可能在半岛造成进一步的紧张局势,而这可能会给整个东北亚地区带来不可预知的危险后果。她表示,安理会应该做的是“支持朝韩对话和多边谈判,而不是造成阻碍”。

     据路透社22日报道,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21日在安理会会议上呼吁发表主席声明,要求对朝鲜发射洲际弹道导弹追究责任,不过并未如愿。据俄卫星通讯社报道,以“利益攸关方”身份参加当天会议的韩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浚局在与俄外交官进行辩论时称:“韩国和美国举行的是防卫性军演,从来都不是朝鲜进行非法核武和导弹研制的借口。”会后,美日韩等14个国家发表联合声明,谴责朝鲜试射洲际导弹。

     朝中社22日援引金与正的讲话报道称,联合国安理会一味回避美国和韩国针对朝鲜发起的危险性强的军事演习和增强武力举措避而不谈,却拿朝鲜行使不可侵犯的自卫权做文章,实属双重标准。“可笑的是,安理会公开会议一结束,美国掩饰不住不悦心态,会同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等乌合之众发表听起来令人恶心的‘联合声明’,为其不纯意图没能得逞解了气。”金与正表示,美方应铭记,越是执着于反朝敌对行为,越会面临致命的安全危机。

     与此同时,韩美日继续以朝鲜为借口强化安保合作。据韩国KBS电视台22日报道,韩国外交部第一次官赵贤东当天上午与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森健良通电话,三方谴责朝鲜并就应对方案进行了协商。韩国外交部表示,三国一致认为,今后将继续加强韩美联合防卫态势和韩美日安全合作,以应对朝鲜。韩美日三国将继续推动安理会对朝采取制裁措施,并商定就各自单独对朝采取制裁措施进行讨论与协调。韩国外交部发言人任洙奭22日表示,韩方将考虑采取网络领域的单边制裁措施。

     中国驻韩国大使邢海明21日接受韩国MBC电视台采访时就半岛局势等发表看法。邢海明表示,有关各方应该深思,示强施压和对话协商哪个更有助于解决问题、更符合各方利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半岛问题解决进程每每取得进展都是通过对话协商实现的,这也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一味强化军事同盟、加强地区军事部署,无助于缓和事态,反而会加剧局势紧张升级。我们主张有关各方应先冷静下来,避免相互刺激,回到对话解决问题的正确轨道上来。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