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崔珩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在一些人看来,俄罗斯没有选择。克里米亚大桥爆炸若最终被证实为蓄意袭击,俄罗斯只有使用高强度的报复才能让外界相信俄罗斯划定“红线”、坚守“红线”的决心。持类似观点的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王晓泉说,这意味着未来俄乌后方的民用基础设施受袭风险将大大增加,双方的战争创伤将更加难以愈合。
一个不好的信号
克里米亚大桥受损将多大程度上影响俄乌战场走势和力量对比?乌克兰国家通讯社8日援引乌专家的分析说,俄军约75%的补给是通过克里米亚提供的。同时,大桥损坏令俄动员人员无法通过克里米亚进一步转移到扎波罗热或赫尔松方向,俄军调动减缓将使其在乌南部的防御和进攻遇到更多问题。
“更重要的是,在俄罗斯方面看来,克里米亚大桥具有象征意义,”崔珩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它代表了普京的声望,克里米亚人民对俄罗斯的向心力以及俄罗斯人的自豪感。袭击该大桥意在打击俄罗斯的民心士气。不过,王晓泉认为,克里米亚大桥受损对战场局势和力量对比的影响有限。因为在乌克兰东部战场上,俄罗斯陆军的主要后勤保障和兵力运输并非来自克里米亚半岛,且克里米亚大桥只是克里米亚半岛连接大陆的运输通道之一,运输还可以通过轮渡等方式进行。
克里米亚地区行政长官阿克肖诺夫8日晚些时候在Telegram发文说,克里米亚大桥的道路交通已经重新开放。俄交通部表示,铁路正在修复,预计莫斯科时间当天晚8时恢复列车运行。
值得警惕的是,此次克里米亚大桥爆炸是不久前“北溪”管道泄漏事件后又一次对关键基础设施的破坏。分析人士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上述两起事件均属于常规军事行动以外的“盘外招”,使出这些“盘外招”,是冲突相关方打破规则的一个很不好的信号。崔珩分析说,短期来看,这意味着冲突螺旋升级,俄乌双方已经打出“不死不休”的敌对情绪。从更广的维度看,未来一旦破坏关键基础设施成为常态手段,所有国家面临的安全风险都将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