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步起源于何时?
通常认为,正步最初是普鲁士军队在19世纪初期阅兵中使用的。以后在许多国家军队中被仿效,但具体姿态有所不同,大体上分德式、英式、苏式等类型。
恩格斯1857年在《军队》一文中分析普奥战争胜败的原因时指出“普鲁士的军队之所以能战胜奥地利的军队,其主要原因是:普鲁士军队的队形整齐,步伐矫健,攻击勇猛,集合迅速。”后来,恩格斯于1861年专门撰写了《论队形教练》一文,阐述了队列教练对夺取战斗胜利的作用和意义。
中国军队走正步,最早可以追溯至袁世凯的小站练兵。清末新军编练采用德国操法,连阅兵歌曲都是引自德国,曲子是著名的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歌名则改为《大帅练兵曲》。制式教练为“军纪操”,即军姿、队列训练。
当时新军单兵课目中就已经出现了“慢步”与“正步”等步法。练兵处专门制定了《训练操法详晰图说》(光绪二十五年[1899])《步兵暂行操法》(光绪三十二年[1906])《新定步兵操法》(宣统二年[1910])等新军训练条令,规范队列动作。如《步兵暂行操法》关于步法就分为“正步”“便步”“快步”“跑步”等。新军重视单兵训练,《步兵暂行操法》认为单人教练为部队教练之基础。新兵入伍先是6个月的徒手训练,每天都是走正步、立正、稍息、跑步走等,单杠、双杆和跳木马也是新军训练所重视的项目。6个月后才入持枪训练,9个月后才进入实弹射击。
光绪三十二年(1906)《步兵暂行操法》
《步兵暂行操法》中关于正步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