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口战斗过后,一首歌谣便在当地传唱开来:“五月里来是端阳,七溪岭下摆战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杨)。”细细读来,装备落后的红军并没有被国民党军全面压制,反而拥有“全面优势”,战场形势的迅速转换着实让人惊叹不已。
也难怪,国民党将领在回忆录《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中也有不少困惑:为什么一拥而上的国军明明“优势在我”,却永远围不死、堵不住红军?
诚然,国民党军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和巨大的兵力优势,按常规套路来看,面对装备奇缺、弹药不足的红军,没有不胜的道理。但装备、兵力并不是决定战争最后走向的关键性因素,抛开战斗精神与军民互助等条件,红军的战略战术在作战过程中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红军指战员们能够以“十六字诀”为引领,将地形优势、兵力编配发挥到极致,从而将敌我优势迅速转换。
龙源口大捷虽不是“十六字诀”的第一次现实运用,但却是井冈山斗争时期以少胜多的典型代表。战斗过程中,国民党军兵力虽多,但一旦遭受打击便士气低落、身心疲惫,而我军却能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和民众力量,将“十六字诀”贯穿战斗全过程,迅速抓住战机,并最终取得胜利。
而正是我军将士敢打敢拼,浴血奋战,勇于付出和牺牲,才取得了一个个大捷,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和中华民族的崛起,换来了今天来之不易的山河无恙、国泰民安。(责任编辑: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