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车臣局势再度紧张,格拉西莫夫临危受命,出任58集团军司令。他没有因为上次的胜利就轻敌,依然是先冷静地厘清局势,因时制宜地定下“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案,从根源上化解了车臣地区的矛盾。
车臣之战奠定了他在俄军中的地位。2009年,54岁的格拉西莫夫被晋升为陆军上将,官至莫斯科军区司令。次年,他再被任命为俄军副总参谋长,进入俄军最高决策层。
2012年11月,时任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因腐败案被解职。绍伊古上任后,旋即提名格拉西莫夫出任新一届总参谋长,兼任国防部第一副部长。
格拉西莫夫(左)与绍伊古。
二人携手,从此成为俄军事系统中的“定海神针”,也是普京的“左膀右臂”。绍伊古这样评价格拉西莫夫:“是一名兵味已达头发根部的职业军人。”
格拉西莫夫(右二)坐在普京(左二)身旁。
格拉西莫夫战术
格拉西莫夫的另一特别之处在于,他不仅善武,而且能文。
早在中学时期,他就开始写短篇小说,而且非常高产,通常一个晚上就能写出12页书稿。后来,他将这一才能发挥在了军事理论的研究中。
2013年2月,他发表《科学技术在战争规律预测中的价值》一文,提出未来战争中非军事手段和军事手段所占比例可能是4∶1,前者包括造成不利政治和社会局面的手段,比如颠覆、刺探、宣传和网络攻击等。
该文引起了居住在伦敦的俄罗斯安全事务研究中心马克·加洛蒂的注意。他将其翻译刊登在博客上,并命名为“格拉西莫夫战术”。
2014年的克里米亚事件中,“格拉西莫夫战术”初露锋芒。
一批武装人员悄然潜入克里米亚。他们穿戴着新式装备,却没有佩戴国别和军兵种符号,外界无以名之,干脆称他们为“小绿人”。
克里米亚事件中的“小绿人”(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