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美媒:英国成为“目前世界上最脆弱的国家之一”

    2022-05-10 09:41:19 来源: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网站日前发表一篇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克里布斯通宏观战略公司的创始人迈克·哈里斯认为,英国经济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于其抵押贷款市场“主要由短期贷款构成”。英国经济的这一特殊特点使英国成为“目前世界上最脆弱的国家之一”。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和欧洲其他地区的公民喜欢长期抵押贷款,但许多英国人却青睐期限不足五年的短期贷款。一种随英格兰银行基准利率而波动的追踪抵押贷款也很受英国人欢迎。

    美媒:英国成为“目前世界上最脆弱的国家之一”

     哈里斯对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说,这种偏好是个问题,因为加息会立即引发家庭收入的损失,而实际上可能无法解决通胀问题。他解释说,英国是一个“输入型通胀”的国家,因此英格兰银行加息产生的效果并不是简单的供需再平衡。

     他说:“实际上,我们并不是在应对一种纯粹的情况,即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最终重新调整预期,但英国是一个从国外输入通胀的国家……因此我们实际上无法只关注供求关系。”

     他还说:“现阶段,全球通胀推动我们的通胀上涨,消费者首当其冲,而我们非但无法降低未来的消费倾向,反而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减少家庭收入中的支出,而这种情况在美国是不可能发生的。”

     英格兰银行上周四将利率提高了四分之一个百分点,使其基准利率达到1%。这是自2009年以来的最高利率,也是英国央行连续第四次加息。英格兰银行还预测,今年的通胀率将达到10%,而俄乌危机加剧了食品和能源价格的飙升。

     哈里斯说,他曾两次要求英格兰银行提供数据,了解英国有多少贷款是两年期的,有多少贷款是五年期的,但他说,他被告知央行没有保存这些信息。

     哈里斯认为,“一个国家的央行如果不重视每次加息都会带来的经济影响,那是极其愚蠢的”。他解释说,消费者行为在五年内不大可能发生很大变化,但在两年内却可能发生很大变化。

     根据行业协会英国金融协会的数据,2022年到期的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协议将达到150万份,明年到期的固定利率抵押贷款协议还有150万份。

     投资平台哈格里夫斯-兰斯当股票经纪公司上周五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最近一次加息后,如果一个人在两年期贷款结束后再贷款,其月供可能会增加61英镑。如果央行基准利率达到1.5%,那么月供可能会增加134英镑。根据今年4月对该平台进行的一项针对2000名英国成年人的调查,超过三分之一的人难以负担这些额外费用。

     哈里斯说,眼下英格兰银行的做法与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夕美联储的做法类似,“他们在明知人们在房价下跌时无法偿还抵押贷款还允许向人们发放贷款,因此本质上是不可持续的”。

     哈里斯还说,英国现在处于“承担后果”的阶段。他说:“我认为,由于眼下这种形势以及央行行长对此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的事实,英国目前成为世界上最脆弱的国家之一,他们可能还有一些时间。如果决策者有办法延长消费者的贷款期限,他们就应该‘积极’去做。”

     英格兰银行发言人拒绝置评,但让记者注意一下行长安德鲁·贝利和首席经济学家休·皮尔最近的言论。

     过去,两年期抵押贷款很受欢迎,因为贷款期限较短,往往较便宜。然而,英国金融协会说,五年期贷款越来越受欢迎,2021年有50%的固定期限贷款合同是五年期的,45%是两年期的。

     据彭博社报道,英格兰银行上周的数据显示,3月份新抵押贷款的“实际”利率提高了14个基点,达到1.73%,是至少自2016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英国央行首席经济学家休·皮尔周五在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的“欧洲路标”节目中指出,通胀飙升是由外部冲击推动的。

     他说,央行成员“不安地”预测通胀率将达到10%,远远高于央行2%的长期目标。

     他解释说,英格兰银行试图利用货币政策来确保导致通货膨胀的各种因素不会带来物价持续走高并制造出像上世纪70年代那样的滞胀的结果。但他说,央行希望在将通胀降下来的时候不给经济带来“不必要的波动”。英格兰银行行长安德鲁·贝利上周四对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说, “英国人的实际收入正遭受来自外国的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贝利还为央行在加息方面采取的更为谨慎的做法进行了辩护。该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3名持不同意见的成员认为,英格兰银行应该在加息方面更加积极。

    (责任编辑)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