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国际关系学者阿里夫·拉菲克在美国《纽约时报》撰文,声称巴基斯坦国内形势变化可能对中巴关系走向产生负面影响。鉴于中巴具有持续数年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种论调确实与众不同,故特此转载供读者参考。
【文/阿里夫·拉菲克】
多年来,在邻国印度这个共同敌人的推动下,中国和巴基斯坦领导人一直声称两国的关系“比蜜甜”。但巴基斯坦军方在对华关系上的态度似乎与政治领导层出现了分歧。
在总理伊姆兰·汗拒绝拜登政府发出的“民主峰会”邀请后,巴基斯坦的电视新闻主播卡姆兰·汗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谴责这个他宣称是应中国要求做出的“错误决定”。(中国未被邀请参加峰会,对于该峰会的举办也颇为不满。)这位记者失望地表示,总理此举就是“让巴基斯坦公然向中国投怀送抱”。他声称中国的贷款“套住了”巴基斯坦,甚至呼吁对“中巴经济走廊”的利弊进行“审计”,该项目为巴基斯坦带来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由债务驱动的能源和基础设施投资。
巴基斯坦的新闻有军方仔细画下的红线,因此,巴基斯坦最著名的媒体之一明确呼吁重新考虑对华关系,绝非出于一时冲动。据一位退休的美国外交官透露,巴基斯坦军方原本确实希望伊姆兰·汗总理出席拜登总统的峰会,目的是与这个对其冷眼相待的超级大国恢复关系。
这些将领对民主或是美国当然没有多少热爱。但他们具备敏锐的现实眼光,以及一种坚定信念,即军队才是国家利益的守护者。(在巴基斯坦历史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军队要么直接进行统治,要么拥有强大的间接政治影响力。)
中巴经济走廊
军方领导层必然明白,在国内外的政治势力中,巴基斯坦没有永远的朋友。它始终追求战略斡旋空间,平衡国内外力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现实,避免依赖单一的赞助方、代理人或盟友。
历史上起伏不定的美巴关系就是个绝佳案例。“9·11”袭击与美国随后对阿富汗的入侵拉近了伊斯兰堡和华盛顿的距离。在军方统治下的巴基斯坦别无选择,只能接受美国的一系列要求,包括帮助推翻被其视为友方的塔利班政权。
但到200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恢复了对塔利班的秘密支持,目的是迫使美国谈判撤军。而如今,在过去20年致力于将美国赶出阿富汗之后,巴基斯坦军方又似乎想让美国重返该地区。
原因在于,随着美中竞争加剧,巴基斯坦军方害怕被困在一条道上。因此,它试图抓紧反恐和贸易等可能挽救与华盛顿关系的合作领域,以在这两个大国之间寻求平衡。
然而,总理本人似乎更受个人感情的驱使。他钦慕中国的政治制度,尤其是中国消除贫困的成果及其无情的反腐举措。而且他有反美倾向,这有助于解释为什么他可能更容易受中国施压的影响。
但是,军方对美国应该没有这样的不满。它的重点在于现在和未来,后者似乎已经岌岌可危。巴基斯坦的经济正在恶化,可能会导致社会和政治动荡,以及军费的削减。
这有助于解释军方对华盛顿的友好姿态,这不仅包括对民主峰会的态度,也包括允许一名美国外交官进入受到严格管控的瓜尔达港,这个港口由中国负责经营。
但转向支持美国的尝试很可能不会有太多结果。特别是考虑到巴基斯坦情报机构对塔利班的支持,华盛顿的善意已经耗尽。而且,巴基斯坦的过失也并非美巴交恶的唯一原因。美国全力支持印度,努力推动其成为全球大国,尽管该国正在向印度教民族主义的专制方向转变。美国一次次允许印度在人权和核扩散政策上成为“例外”,这让印度愈发大胆,也对巴基斯坦构成威胁。
虽然近年来巴基斯坦与俄罗斯和土耳其的关系有所发展,但中国显然成了美国之外的另一个重要选项。
2020年,中巴举行海上联合演习
2011年,在对美关系陷入低谷之际,为了获取美国不肯提供的无人机和先进飞机等军事装备,巴基斯坦转向了中国。中巴加速了廉价战斗机的联合生产,这种战斗机构成了巴基斯坦空军的中坚力量。巴基斯坦也成为了唯一可以使用中国北斗卫星导航服务的国家。
虽然巴基斯坦的将领们似乎对在新冷战中被困于中国一边感到苦恼,但他们也受益于中国新兴的强硬姿态——比如在去年,印度就被迫把军队从巴基斯坦前线转移到与中国接壤的边境。
由于不想对中巴两线作战,印度暂时对巴基斯坦采取了克制的姿态。但中巴因素也加强了印美友好关系。矛盾之处就在于,巴基斯坦与中国伙伴关系的“回报”可能有些过多。
为了对抗中国,印度正在克服障碍,与美国结盟,稀释其“战略自主权”,深化双边防务合作。巴基斯坦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也随之增加,后者是该国最大的武器供应国兼双边债权国。这使得巴基斯坦军方更加担忧遭遇战略性包围。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已经认识到,在贸易和贷款的问题上,该国与中国的特殊关系并没那么特殊。从2020年开始,巴基斯坦就在尝试重新谈判此前与中国企业鲁莽签下的昂贵电力合同。但中国没有接受,还希望巴基斯坦向中国电力企业偿还14亿美元欠款。在商贸领域,中国对敌友都秉持重商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