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美国“胁迫外交”的宝贝越来越不灵了

    2022-04-08 09:26:40 来源:环球网

    这段时间,美国大有把国际社会中没有与它们在乌克兰问题上站一块的国家五花大绑押上贼船的态势。华盛顿的高官们轮番上阵,对包括中印在内的国家发出密集威胁。6日,美国副国务卿舍曼傲慢地宣称,俄罗斯受到的制裁应该让中国“很好地理解”,如果向莫斯科提供物质支持“可能面临的后果”。同一天,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迪斯透露,美方已告诉印度,与莫斯科“更明确的战略结盟”后果和影响将是“严重且长期的”。此前,美方官员已多次点名施压印度,甚至暗示要制裁,美国总统拜登还批评印度在俄乌冲突中的反应“不牢靠”。

    美国“胁迫外交”的宝贝越来越不灵了

    看来,乌克兰危机也是一面照妖镜,让美国以胁迫手段为自己谋取霸权的本性暴露无遗:华盛顿先是以安全为诱饵绑架小国,让其成为自己制衡、牵制大国的棋子;随后它持续在地区刺激、挑动争端,把棋子推向火坑,并借此恐吓盟友,用所谓的价值观搞道德绑架,让盟友为自己的霸权埋单;再之后华盛顿进一步扩大范围,使用各种手段逼迫世界其他国家选边站,试图以此压垮对手,维护自己的霸权。

    尤其讽刺的是,华盛顿近年来总是在各种场合指控中国搞“胁迫外交”,但乌克兰问题恰恰显示了,对别国大搞胁迫外交的一直是美国,试图把并非当事方的一个个国家都拉下水,而自己坐享责任转嫁、利益独占的好处。

    真实的情况是,“胁迫外交”这顶帽子就是为华盛顿量身定做的。就连“胁迫外交”这个词,最早都是美国学者创造出来,用以概括上世纪70年代美国对老挝、古巴、越南的政策。冷战结束后,从拉美到欧洲再到亚太,美国通过武力威胁、政治孤立、经济制裁、技术封锁等各种流氓方式,动辄恐吓小国为美国国家利益服务,否则轻到制裁和孤立,重到颠覆政权,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胁迫外交”已经融入美国国家对外行为路径之中,与霸权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多年来形成“组合拳”体系,充分配合美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强权逻辑。

    美国“胁迫外交”的宝贝越来越不灵了

    一方面,“胁迫外交”带有强烈的道德绑架和恫吓意味。美国费尽心力独占“民主”“自由”“人权”“主权”等词语的解释权,动辄给别的坚持独立自主外交的非西方国家贴上各种标签,并将它们打到所谓“普世价值”的对立面。那些在人类社会漫长历史中积累起来的价值理想,成为美国肆意颠倒的沙漏,一会儿“人权高于主权”,一会又“主权高于人权”。

    另一方面,“胁迫外交”又充满赤裸裸的利益考量。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秘书波波夫日前表示,美国一面迫使欧洲国家制裁俄罗斯,一面自己继续进口俄罗斯石油,上周进口量环比增加43%,至每天10万桶,美国企业也被允许进口俄罗斯矿物肥料。对欧洲而言,战争和制裁带来的是难民潮、资金外流和能源短缺;对美国而言,战争和制裁却让美国得以在乱中牟利。

    美国“胁迫外交”的宝贝越来越不灵了

    美国“胁迫外交”在造成大量受害者的同时,也不断消解着美国的国家信誉。有数据显示,二战后美国因制裁导致外国民众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了同时期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不愿意被强按着头帮华盛顿数钱。因此人们看到,面对美方的威胁,印度总理莫迪表示,印度坚定地捍卫自己的利益,“没有任何恐惧或压力”;包括新加坡这样的对美“友好国家”,也都在明确表达不选边站队的意愿。这些都是对美国“胁迫外交”的抵触与反抗。

    美国“胁迫外交”的宝贝越来越不灵了,其假道义、真霸权的面目日益被世人看清。归根到底,恰恰是华盛顿“站在历史错误的一边”,它不可能一直威胁别国为美国“火中取栗”,更不可能通过恫吓为美式霸权“延年益寿”。

    (责任编辑许朝)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