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和文化界也蓬勃发展,该国的几大艺术支柱——如苏尔索克博物馆和巴勒贝克国际艺术节——在这个时代已经扎根。
“当时的贝鲁特是个不夜城”,80岁的服装设计师莫里斯(Maurice Kozeily)说。”人们曾经从四面八方赶来体验我们的时尚、美食、节日、派对。
不过,黄金时代并没有持续太久。
虽然,往昔声色犬马的全民生活不复存在,但作为曾经光辉的碎片,街区,留在首都,既是黎巴嫩贫富差距极其大的“证物”,也是民族对于过去辉煌的集体记忆留存的大型博物馆。
透过现象看本质,黎巴嫩人对于时尚、对于美的要求和追求,也是黎巴嫩人对美好生活的的缅怀和向往,是永不熄灭的希望。时尚是一条避世的、力所能及的路,撇开自由落体的经济、无药可救的政府,黎巴嫩的时尚设计师和人民,用这样的方式把记忆中深爱的国家留存。
“战争并没有改变黎巴嫩以时尚闻名的事实。每当我旅行时,由于我们的声誉,人们总是能立即认出我是黎巴嫩人,”莫里斯说,“这不会因为冲突而改变。”
同样的黎巴嫩人,也不会因为任何一场危机而改变。也许现在是黎巴嫩最烂的时期,但也许是最“好”的时机。
“每一次危机都蕴含着建设更美好未来的机会。区域和国际大国不干预黎巴嫩危机的倾向,为黎巴嫩人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机会,使他们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变革的道路是漫长、痛苦和布满荆棘的,但它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一个新的黎巴嫩的诞生,一个反映正在崛起的新一代的抱负和远见的国家。这一次,黎巴嫩的人民是主角,他们将决定自己的命运。”嘉娜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