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采用被动红外制导模式的肩扛式防空导弹而言,缺乏保养的后果更为严重。“针”式防空导弹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苏军服役,它与同时代的美国“毒刺”防空导弹类似,都采用加压氮气瓶提供的冷却方式,即在发射前注入氮气对导弹的红外导引头中进行冷却,才能保证较高的目标捕获能力。
这种加压氮气瓶和配套的电池都是整合到弹体上的一次性设备,更换起来并不容易。美国前些年曾在阿富汗发起“用美元换毒刺”的行动,试图回收早年向阿富汗提供的“毒刺”导弹,但效果不佳。五角大楼在该行动的总结报告中提到,由于这些导弹上的电池和氮气瓶随着时间推移而失效,“即便它们流失在外也基本不构成威胁”。
显然,“针”式导弹随时间流逝而逐渐失效的情况是一样的。
或许还有人抬杠,怎么能把乌克兰与拥有“工匠精神”的德国相提并论?这些苏联时代导弹或许在德国一直得到精心的维护呢。
不妨看看之前的新闻。2017年11月,德国媒体引用德国国防部的报道称,德国国防军现役的244辆“豹2”主战坦克中只有95辆处于完好状态,在不能出动的坦克中,多达86辆“由于缺少零备件已经处于年久失修状态”。2018年,德国空军130架“台风”战机中仅有10架可以正常使用,能参与作战的仅仅只有4架。
如今德军装备的妥善率已经成为老大难问题
试想德军这些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美元的高价值武器,维护水平都这样了,那些苏联制造的陈旧防空导弹还能得到精心维护?
因此与其说德国是向乌克兰提供“最新军事援助”,不如是说乘机免费处理过期弹药,还能在不明真相的西方群众心中换取好感。
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不正是这次欧洲对乌克兰的真实态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