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华侨华人沉着应对
2013年来到乌克兰的华商何生根在基辅州法斯季夫市开设了一家化纤工厂,该工厂目前是华侨华人在乌最大投资项目之一,拥有员工近300人。
何生根对本报记者说,乌俄紧张局势对企业生产未造成不良影响,相反,还增加了当地订单。他说受近期乌周边军演影响,乌克兰化纤产品的海外供货渠道受阻,乌克兰对本土化纤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受此推动,目前是企业过去几年来生意最好的时期。
他表示,来乌多年,经历了2014年乌克兰危机后的所有动荡,他已习惯乌克兰的这种“危机生活”,他对战争并不感到恐慌,就像大部分中方员工一样,即使爆发战争,他们也会坚守在乌克兰。不过,为了安全起见,公司的食堂常年保持1个月的米面油的储备,足够应对最坏的局面。
许桂东2004年左右来到乌东部首府哈尔科夫市。目前他在当地批发市场从事成衣辅料的批发。他认为,虽然哈尔科夫靠近乌东前线,是战争风险最高的区域之一,但当地的社会秩序总体平稳,未见特别大的情绪波动。
乌克兰华侨华人协会会长李学刚说,乌克兰老百姓对乌俄紧张局势反应低调,许多人都清楚这是美西方政客及媒体的渲染,真实情况没有那么严重。但为了应对突发情况,乌克兰华侨华人协会也做了相应准备,以不变应万变。
据介绍,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领侨处已及时启动领保机制,一旦出现突发情况,领保联络人会第一时间向当地华侨华人及留学生通报情况。
李学刚说,在危机爆发之初,西方媒体和国内自媒体对乌俄即将爆发战争的过度解读,导致在乌华侨和留学生的情绪出现了一定波动,不少华侨和留学生及其国内亲属致电协会,询问如何安排人员撤回国内。协会给大家做了细致的解答和规劝,让大家相信祖国和政府,不用对局势过度担忧。现在大家普遍认为,乌俄紧张局势能够平稳解决,大家情绪基本稳定。(责任编辑: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