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2月10日义正言辞的表态,恐怕外界还不知道,美国这样一个自诩“负责任的航天大国”,竟然还在包庇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星链”卫星的危险举动。
美方咬牙坚称“星链”卫星不危险?醒醒吧,你们自家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都公开发警告了。
赵立坚2月10日表示,美方在1月28日发给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的照会中,否认了中国关于“星链”卫星两次危及中国空间站的说法,称“星链”卫星的活动“没有达到既定的紧急碰撞标准的门槛”,因此不需要紧急通知。美方照会还称,中方在给联合国发出照会之前,没有联系美方有关部门并表达有关“星链”卫星带来危险的担忧。
赵立坚对此表示,中方向联合国通报“星链”卫星危险接近中国空间站、威胁在轨航天员安全的有关情况,是履行《外空条约》第五条规定的国际义务。“相关避碰事件中,美国‘星链’卫星均处于连续轨道机动状态,机动策略和意图不明。中国在轨航天员面临着现实、紧迫的安全威胁。中方不得不采取预防性碰撞规避控制。”
然而避碰事件发生后,中方主管部门多次尝试邮件联系美方,但均未收到回复。如今,美方却以所谓“紧急碰撞标准下限”推卸责任、转移视线,这并非一个航天大国应有的负责任态度。更何况,美方也无权单方面设定一个“紧急碰撞标准下限”。
要老司机说,美国政府内部沟通机制多半存在大问题——如果他们知道NASA近日发给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那封邮件说了什么,也许就不会这么嘴硬了。
据美国“太空新闻”网站9日报道,NASA近日在提交给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文件中警告说,被“星链”卫星占据的近地轨道变得拥挤,将对预警太空碰撞的地面系统产生不利影响。NASA表示,“国际空间站的安全以及其他所有的NASA资产可能受影响”,并担心“对NASA科学和载人航天任务的影响”。
为什么NASA要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提交这份文件?
后者是美国通信行业的主要监管机构。SpaceX公司想要发展互联网卫星星座,自然就要听它管。最初SpaceX公司向该委员会提交的申请显示,“星链”星座将由1.2万颗位于近地轨道的小型卫星组成。目前已有约2000颗“星链”卫星在轨,仅2021年一年,该公司就发射了989颗“星链”卫星。
但关键问题在于,2019年SpaceX公司提交了再发射3万颗第二代“星链”卫星的申请。美国彭博社透露,这一目标最早可能在2028年实现。
这下,NASA有些坐不住了。NASA警告说,如果第二批3万颗“星链”卫星升空,预计太空碰撞事件的风险会显著增加,并威胁NASA的科学和载人航天任务。
要知道,NASA与SpaceX公司拥有非常紧密的合作关系,别说发射各种卫星使用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火箭了,就连运送航天员抵达国际空间站的载人“龙”飞船,以及未来载人登月使用的“星舰”,也都是SpaceX公司的产品。
现在NASA竟然“大义灭亲”,除了证明“星链”卫星的潜在威胁太大以外,实在没有其他合理的解释了……
“星链”卫星
具体威胁有多大?
首先,NASA反驳了SpaceX公司的辩解。该公司此前曾表示,“星链”卫星具备机动变轨能力,因此“与大型航天器相撞的风险为零”。但NASA对此提出质疑说,“星链”系统由成千上万颗卫星组成,谁能确保所有卫星的推进系统、以及针对太空碰撞的地面预警系统绝对不会出错?
要知道,自从SpaceX公司大举发射“星链”卫星后,针对太空碰撞的地面预警系统就不堪重负,曾多次公开警告“太空碰撞的风险猛增”。
其次,即便“星链”卫星真像SpaceX公司说的那样具备完美的自主避障功能,但在日益拥挤的近地轨道上,如果一颗卫星为避免碰撞而变轨,就如同开车时在拥挤的高速公路上随便变道一样,这可能引起其他具有类似能力的卫星的连锁反应,从而增加而不是降低太空碰撞的风险。
此外,“星链”卫星的运行高度低,通常位于大部分科研卫星以及国际空间站的轨道之下。它们反射的太阳光可能影响科研卫星和地面天文观测的效果。例如NASA的“行星防御计划”就已经受到很大影响。NASA警告说,如果“星链”卫星数量继续增加,可能在每一张地面望远镜拍摄的小行星照片中,都会出现“星链”卫星的身影,对监控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产生严重影响。
等“星链”卫星严密“包裹”住地球后,航天发射窗口将越来越小
更糟糕的是,如果“星链”卫星越来越多,等它们严密“包裹”住地球后,将使向国际空间站运送补给和航天员的飞船发射任务变得更复杂。NASA担心未来每次航天发射都需要预先协调“星链”卫星“让出通道”,想要寻找安全的发射时间窗口会越来越困难,“特别是那些紧急发射任务”。
老司机想说,NASA发出的这些担忧,其实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航天专家此前也都已经明确提出过。而且多国航天器也的确都遭受过“星链”卫星的异常靠近威胁。然而在中国向联合国提交了“星链”卫星危险接近中国空间站的确凿证据之后,美方仍坚持这样的包庇举动。
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美国政府如此力保“星链”卫星的动机,恐怕真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