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民欢度春节,北京冬奥会开幕的这一周里,世界还是一如既往,没有迎来“太平日子”,虽然各国承诺遵守奥运休战,但各国军人可没办法指望奥运会来真正实现和平,毕竟奥运会就那么几天,军事危机却是需要几个月、几年时间来酝酿的。
虽然这么说肯定让和平主义者们扫兴,但咱们还是得盘一盘这和平的一周内,那些扎眼的“危机”。
首先,就得说乌克兰了。
对于乌克兰问题,其实目前大家已经说了很多,2020年美国兰德公司还进行了计算机推演,为美军提出了“绊马索”策略和“前沿防御”两种方案。但是推演结果表明,“绊马索”策略,也就是仅用少数北约军队为乌克兰提供“除了实质帮助外所有的帮助”的策略是毫无意义的,乌克兰大平原无险可守,而紧贴俄罗斯的地理现实也导致北约的空中优势和远程打击能力无法全力发挥,天然有利于俄军的进攻。
因此,如果北约要真正支持乌克兰,美国只能实施冷战时期在两德边境那样的直接部署至少一个美军师和若干欧洲联军的办法,才能有希望抵挡俄军,而这个方案的成本更是收不住。据报告估计,将部队部署过去需要270亿美元的一次性投资,随后每年需要110亿美元维持费,加上北约盟国的60亿美元一次性投资和每年20亿美元的开支。
这样看来,“绊马索”无用,而“前沿防御”则超出美国和北约的承受能力,也就是说,兰德这个报告的实质意思就是乌克兰过于靠近俄国,对于北约来说,无法防御。
乌克兰军队披着伪装网的T-64坦克
之前列车长给大家介绍过的一个回合制策略游戏《装甲军团:现代战争》,主线剧本就是俄罗斯在北约入侵白俄罗斯的情况下,和北约进行第二次伟大卫国战争,虽然在北约强大的空中优势下一度威胁到了莫斯科,但最后俄军还是成功反推,并在“第二次库尔斯克会战”中全歼了北约的庞大装甲兵团,俄罗斯在新世纪“民主国家军工厂”的巨额军事援助支持下,重建了威震欧洲的军事霸权,恢复苏联边境和荣光。
这显然是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们意淫中的理想未来。
俄罗斯民族主义者们内心里期望着重演二战中的辉煌
只是这事情吧……一方面,去年以来,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先后顶住“颜色革命”压力,表明俄罗斯对于西方策动的利用这种手段蚕食颠覆俄罗斯势力范围的事情已经有了足够的抵抗能力,不再需要像2014年在乌克兰那样直接运用军事力量来上演“全武行”。既然俄罗斯稳住了阵脚,那么和它“背靠背”的兄弟国家也就没必要扮演“民主国家军工厂”了。而对于俄罗斯经济来说这也是件好事,毕竟在今天的现实环境下,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只要有这个国家继续与他们维持经贸往来,那么他们就可以继续拥抱世界,而且这是真的继续拥抱世界,不是自己抱团组织一个“经互会”搞“跨国计划经济”。
可以说如果俄罗斯近期内不发生什么重大意外,通过与欧洲、亚洲国家签署的一系列经贸约定,将很可能突破2014年后西方的制裁,实现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复苏。在这个当口,对于普京来说,他最大的利益反而是求稳,而不是继续对外扩张。
20世纪的“民主兵工厂”
21世纪的……?
某种意义上来说,俄罗斯的很多强硬手段可以视为转移国内民众对于经济问题注意力的一张牌,在经济问题有望改善的这个当口,他们完全没必要去打这张牌。
另一方面,北约也不是铁板一块,不管是“新欧洲”还是“老欧洲",其实在2014年后就已经认识到,继续向前推进压迫俄罗斯对他们来说毫无利益可言,反而容易刺激到老熊,变成"打猎不成反送肉”。现在还在继续使劲儿的,主要还是大西洋对岸的“域外强权”,他们积极策动部分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为自己火中取栗,顺便持续挑衅俄罗斯也有利于域外强权继续维持欧洲的分裂。
所以从去年以来我们看到一些和过去不同的迹象,德国、法国等传统“老欧洲”一边积极想方设法绕过“制裁”和俄国做生意,波兰、捷克等“新欧洲”的稳健政治力量则谋求与俄罗斯改善关系,避免继续刺激俄罗斯,但同时乌克兰、波罗的海三国中部分国家却似乎毫无头脑的采取一系列“作死”行动。
老欧洲跟着美国把南斯拉夫拆了,然后……自己吃了苦头
新欧洲跟着美国卖力折腾,最后自己也尝到了苦头
其实这些事情对于欧洲国家来说都很熟,贯穿90年代的前南斯拉夫境内的战乱对于老欧洲来说就不是什么愉快的回忆,而21世纪后跟着美国去折腾“阿拉伯之冬”,换来的是本国的难民危机。这次是连新欧洲国家也吃饱了苦头,现在他们也和老欧洲一样,不想继续跟着域外大国去搞俄罗斯了。
可以说域外大国始终在挑动欧洲国家的意识形态神经,并迫使他们采取一系列危害欧洲自身利益的行为。这套手段玩了这么久,其效果也出现了边际效益递减的迹象了。
正是在这样一种多边博弈的复杂态势下,这一轮乌克兰危机实际上是有点强弩之末、其势不能穿鲁缟的味道。
那么为什么域外大国明明知道事情搞不大,还要折腾这一轮呢?
现如今,“新新欧洲”们的部分政客继续跟着美国折腾,到头来怕也是要自食其果
在笔者看来这或许可以叫做“虚拟国际危机”。从苏联解体以来,国际金融资本也已经习惯了通过国际危机收割超额利益,而类似乌克兰危机这样的情况,对于他们来说要比真实的国际危机更加理想,因为这样的危机来去匆匆,可以按照他们的需要进行操作,十分理想。今天的一些世界大国已经实现了经济“去实向虚”,在资本市场上随便炒作一个“新概念”,金融资本就可以从中收获一笔超额利润,而如果连国际危机都可以这样操作,那岂不就更加理想了。
1月4日,彭博社发生了一个乌龙事件,他们在凌晨四点发出了一条即时新闻:“俄罗斯军队大举进攻乌克兰”……这条新闻存在了约半小时,事后彭博社解释说,他们事先根据不同可能发生的情况准备了若干稿件,这次事情是因为编辑失误,把其中一条给发了出来。
有意思的是,另一边也有西方媒体报道称,俄罗斯正在准备乌克兰主动进攻的“假新闻”,要为进攻乌克兰“制造借口”。
可以说,这些假新闻,正是这场“虚拟国际危机”中西方媒体作用的一个绝佳注脚。
90年代美国有个电影《尾摇狗》,其中的总统为了扭转政治丑闻影响,让一家媒体用电影技术制造欧洲一个小国发生军事内乱,美国军队介入的假新闻。但结果,这件事在美国舆论场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民意”裹挟下,美国军队不得不真的去入侵这个并未发生内乱的国家……这个奇怪的片名来自影片中主角的一句话:“我们美国有句老话:‘为什么狗摇尾巴?因为狗比尾巴聪明’ ,但是如果尾巴比狗聪明,那么尾巴就可以摇狗。”
1997年电影《尾摇狗》,对“虚拟国际危机”的描写颇有前瞻性
可以说这个电影中编造的荒诞故事,今天已经几乎要变成现实了——如果美国真的因为”乌克兰危机“出兵乌克兰的话。
与这场虚拟危机对应的则是在亚洲地区的真实危机,当然这次危机的根本问题是美国出于霸权主义考虑,要维持另一个世界大国的事实分裂状态。
而美国的军力今天又不足以实现他们的这个目标,于是他们就企图将亚洲地区各国全部裹挟进来,迫使这些仍处于美国影响力范围内的国家采取与他们自身利益矛盾的政策,这正是亚洲地区军事危机的本质。
亚洲的军事危机并不是尾摇狗,这才是“狗”想干的事情,但尾巴的力量实在是太强了,在中东、欧洲不断制造需要狗分心去处理的“虚拟危机”。这对于正致力于将恶狗赶出自家院子的人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儿,有利于他把自己的“打狗棍法”练的更加精熟。
在这样的背景下, 本周我们就发现有几件事值得咱们说说,一个是在虎年新春之际,日本航空自卫队一架带有虎纹涂装的战斗机,带着他们的飞行教导群的田中司令官摔海里了。
虎年春节,栽一架虎皮F-15DJ来拜个年
日本和韩国作为两个没有完整主权的特殊国家,其地位十分特别,欧洲根据受美国影响的高低,已经分成了老欧洲、新欧洲和新新欧洲这几个层次,但日本和韩国明明是一个国家实体,却受美国影响在事实上出现了各种“精神分裂”的症状,一边积极加强和中国经贸联系,另一边却被美国裹挟要与我们进行军事对抗,其国内政治也出现了左右摇摆的现象。如今日本在美国的裹挟下被迫投入到一场持续消耗自身国力,既无法获胜也无法退出的军事竞赛之中。像冷战时代那样美国打主角,日本只需进行有限投入,扮演辅助性角色的美事,现在已经没有了。
这种慢性自杀是痛苦的,更痛苦的是日本的很多政治家。不论左右,其实也能看到这种前景,但是却深陷其中,无法不随着美国的指挥棒起舞。于是,如今的日本就像是穿上了红舞鞋的女孩,只能随着音乐起舞,直到累死,能不能打破这种诅咒,那就看他们有没有像安徒生童话里那个女孩的勇气,砍掉被诅咒的双脚,找到内心的平静了。
在我们前面的描述中似乎美国无比强大,可以凭借着自己的压倒性实力在世界上兴风作浪,但本周也有一些军事新闻可以让我们看到美国军事实力底层的裂痕正在日益扩大。
本周美国有两条新闻值得一提,一条是美国陆军的ISV轻型步兵运输车被陆军叫停,暂不进入全速生产,要等到5月以后再做决定。
这种车挺有意思的,开发这种轻型输送车本来是源于美国陆军对于“悍马”车替换需求。在治安战时期,美军在巡逻作战中给”悍马”安装了大量装甲导致这种原本只是轻型运输车辆的小车日益不堪重负,于是进行竞标,最终选中奥什卡什公司基于中型卡车底盘开发的JLTV作为美军的新“脚”,但是这种车的设计思路就是为了适应治安战,装上了重型的装甲,还能装30毫米炮遥控武器站,重达10吨,它却几乎没有运兵和载货的空间,只能坐4个人,加上少量货物。最终该项目在美国陆军着眼新世纪正规战争的“新世纪六大件”项目中被取消,不再大量采购。
图片
通用动力的ISV是用ZP2皮卡为基础加上一些竞赛用零部件设计的“军用大皮卡”
美军对于自己的旅级编制调整中,要求为步兵旅开发一种能搭载9名士兵进行快速机动,重量不超过5吨的运输车,而且要求这种车必须基于已有商用车型开发。
于是通用动力公司就基于这一要求,用自己畅销的“美式大皮卡”为基础,加上一些为拉力赛车开发的特殊部件,弄出了三种ISV轻型人员输送车。
但是在美军近期实际试用之后,发现了ISV概念似乎存在大问题。
目前美军叫停ISV生产的原因有三,第一,在一辆大皮卡上坐9个人,而车重又轻,最后的结果就是人高马大,带着一大堆装备的美军士兵们只能在开放式车体内蜷缩成一团,座位也非常不舒服,如果只是短距离机动问题还不大,但是这种轻型运输车设计上是要带着这一车人在越野环境下飞驰几百公里的……
一辆皮卡上要坐9个人,而且还带着一大堆装备,乘坐舒适度可想而知
结果就是一边车上士兵被颠个半死,另一边又因为别扭的坐姿被弄的腰酸腿痛,更甭提连个顶棚都欠奉,一帮人只能生受各种风吹日晒雨淋了。当年苏联的BMP-1步兵战车,虽然车内空间也十分狭窄,但是至少还可以在行军中坐在车顶上,稍微舒服一点,但是这ISV上呢,车本身就是敞篷的,而且为了防止被甩出去,士兵还得用安全带把自己固定在座位上,这想挪动一下伸伸腿都做不到啊。
第二,为了在一辆轻型车里挤进去 9个人,还要能用CH-47直升机装载,ISV运输型根本无法安装任何装甲,实际上它干脆连车门都没有,只有最基本的防滚架。结果就是别说地雷、反坦克火力或者炮击了,对方在路边随便放一个机枪手,就可以把美军一个车队干个人仰马翻,这不是治安战的特有问题,正规战场上难道对手就不会袭击你路上机动的部队了吗?
要在这样一辆车里颠簸几百公里,那“舒爽”可想而知
第三,这也是所有人最没想到的一点,虽然是基于市场上最流行的美国大皮卡,加上一些竞赛用部件开发的,但是这三种ISV的可靠性居然很差,在美军的测试中各种抛锚损坏,完全吃不消战场环境。
如果说前面两个问题还能归结为ISV车设计概念固有的缺陷,但作为“车轮上的国家”,美国汽车工业居然无法为美军提供一种可靠的运输车,这事儿要不是这次美军自己曝光,你敢信?
另一件事,美国国防部前几天开了个会,把美国30多个军火公司的CEO请到国防部,讨论高超声速技术发展问题。
在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奥斯丁讲话表示国防部将会牵头落实加强高超声速技术测试场地和基础实验平台,提出以“提高测试密度, 快速失败和学习”为下一阶段高超声速技术发展的指导思路。
会上洛克希德公司老总代表国防工业界表示希望美国政府加大投资开发高超声速技术力度,提出每年需要追加50亿美元,才有可能实现美军要求追赶中国的目标。双方经过讨价还价,会议结束时把这个数字谈到了30亿。
应该说这个会议也挺有意思的,有参加会议的CEO表示类似的会议在过去二十五年里召开过3次,基本上可以说是美国国防工业界和军方的最高规格协商了。
洛克希德:要加钱
但是这个“快速失败”的说法就很有意思,它表明美国目前在高超声速技术方面其实还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需要对各种可行技术路线都试一试。从2014年中国首次进行洲际射程飞行器“绕圈圈”试飞,到今年已经8年了,美国仍然没有找到一条追赶的道路,这事情本身就离谱。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超强实力很大程度上就是建立在远超过其他国家的科技实力上,如果它在这方面的优势面临崩溃,那么美国这种以压迫对手战略空间为基础的进攻战略也就无以为继。
在科技发展放缓的时候,可以用概念刺激股市,在综合国力下降的时候,可以靠虚拟国际危机,但这样的“虚拟实力”碰到了需要真实检验的时候呢?很大程度上这就是为何美国在亚太地区无法制造虚拟危机,或者说不敢制造虚拟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
来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