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卡尔·文森”号航母搭载的F-35C隐形战斗机在南海意外坠机,让外界对这起事件的里里外外都翻了个遍。具体的事故原因虽然还是众说纷纭,但美国海军原本不愿提及的这种隐形战斗机的要命缺陷,却被发现了。
这张照片上的F-35C,看出什么问题了吗?
对,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发现,“卡尔·文森”号航母搭载的F-35C战斗机,在经过了长达半年的海上部署后,隐形涂层已经出现严重磨损,甚至呈现出“生锈”的模样。而这通常意味着该机的隐形效果将大打折扣——美国航母隐形舰载战斗机的无敌神话,就这么简单地被戳穿了。
“卡尔·文森”号是美国海军首艘成建制长期搭载F-35C战斗机的航母,因此F-35C在这次部署中的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它的真实能力。
美国“动力”网站29日称,五角大楼近日发布了“卡尔·文森”号航母本月早些时候在菲律宾海航行时拍摄的照片,显示F-35C的隐形涂层已经出现严重的风化情况。
开始时F-35C的照片是光鲜亮丽
当它在菲律宾海航行时,已经是“锈迹斑斑”
与常见的美国空军F-35A战斗机不同,这些F-35C大部分机身都覆盖着红棕色条纹和斑点,主要集中在机身中央、机翼和尾部,“它们就好像生锈了一样”。
报道提到,虽然美国洛·马公司早就宣称用于F-35战斗机的雷达吸收材料的可维护性显着提升,但F-35C首次巡航的照片,引发外界关于“在高温高盐高湿的苛刻海洋环境下,F-35C战斗机的隐形效果到底能维持多久”的质疑。
报道称,虽然看起来F-35C就好像生锈一样,但事实上更可能是雷达吸收涂层中的铁材料生锈了——因为F-35C主要由复合材料制造的机身并不会生锈。
雷达吸收涂层经历了几次迭代,但暴露在恶劣的海洋环境中,仍可能出现类似生锈的现象。“虽然构成F-35隐形涂层的成分(据说一些通过烘烤方式固定在蒙皮上)仍处于严格保密状态,但已知铁材料是吸收雷达波的涂料成分之一。”
F-35C的机背显示“锈迹斑斑”
目前尚不清楚F-35C的隐形涂层出现“锈迹”情况后,对该机的真实隐形效果影响有多大。但根据公开报道,美国B-2隐形轰炸机和F-22隐形战斗机的隐形涂层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退化,一旦达到某个程度,就需要进行重新喷涂以恢复到最佳状态。“当这些隐形飞机长时间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时,可能会加速隐形涂层退化的速度。”
F-35战斗机的生产商洛·马公司也承认,隐形涂层的退化和剥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该机的隐形效果。该公司曾宣传说,用在F-35上的新一代隐形涂料在耐磨和坚固性能上将超过F-22使用的上一代涂料,可大幅降低该机的“低可观测性维护需求”。
但真实情况早就显示洛·马公司是在吹牛。2018年12月,澳大利亚空军首批两架F-35A战斗机交付后,澳大利亚方面就曝出该机的隐形涂层不适应当地的高温气候,甚至严重到“每一架次飞行后都会出现涂层剥落”的情况。
除了海洋环境外,“动力”网站还提到,在随舰部署期间,地勤人员在机身上行走,在航母上不断被盐雾和废气侵蚀。加上液压油之类的油污往往会沾染到机身上,这些都可能会让实战部署的F-35C“外观粗糙”。“即便是最坚固的飞机,在海上长时间部署之后也会出现腐蚀迹象“,F-35C隐形战斗机随航母部署几个月之久仍是一个全新的尝试。高强度运行和恶劣的环境,都是对隐形战机的严峻考验。
从这些情况判断,这次“卡尔·文森”号搭载的F-35C战斗机“锈际斑斑”,其真实的隐形效果恐怕也大打折扣。
在维护保养隐形战斗机方面经验丰富的美国空军,对此感触更多。美国空军第388维护中队的弗朗西斯·安妮特中士解释说:“维护F-35机身表面的吸波涂层是一项对细节非常注重的工作,有时甚至可以用繁琐来形容——需要混合化学品,精确运用它们对每个细节进行修补。然后还要花费大量时间将其处理平滑,而处理效果对隐形效果影响巨大。”
最后这句“处理效果对隐形效果影响巨大”,已经很能反映出F-35C当下面临的真实情况。
美国空军需要专用设备来维护F-35A战斗机
另一方面,“动力”网站还提到,即便美国海军想学习美国空军的方法,通过定期维护来保持隐形战斗机的涂层完好,也并不容易。“在设备齐全的陆地基地运作隐形飞机时,保养其挑剔的隐形涂层是一回事,但在空间有限的航母上进行维护,复杂程度要大得多了——例如维护工作需要专用设施,由于体积和重量的问题,它们根本就无法搬到航母上。
此外,美国空军维护F-35A时,经常抱怨这项工作具有高度专业化的特征,并需要大量的人力,颇具“劳动密集型”特征。“F-35A有多个在维护时需要经常打开的舱盖,并需要检查固定蒙皮的5000多枚铆钉,这些都会影响该机的隐形能力。美国空军表示,“美国海军装备的F-35C在维护方面的情况与之类似”。
越来越多的情况显示,美国海军试图用搭载F-35C隐形战斗机的超级航母到中国周边示威的举动,这次真的是搞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