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刺激偏见群体,煽动抵制冬奥。
坦率地说,西方很多人,对中国情况并不熟悉,但可能存在些偏见。这些账号就通过日复一日的抹黑,强化这些人的偏见,从而煽动所谓抵制冬奥。
2,依靠计算传播,嫁接虚假议题。
即一些机器人账号,与深度伪造技术相结合,对中国形象进行“双重技术丑化”。图片视频可能假的,抹黑文字更是假的,但伪造得很真实,引起一些不明真相者的愤怒。
3,强化人机互动,保持高度活跃。
刚开始,机器人账号多转发名人推文,借力造势。“信息轰炸”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受众产生“这个内容很权威”的错觉。一些高活跃度的社交机器人,平均每日可发布86条推文。
4,模拟人类形象,打造特定人设。
新媒体需要人设,机器人账号也不例外。研究还发现,很多机器人账号,倾向于女性照片作头像,营造特定人设,然后对中国各种攻击抹黑。
够厉害吧。
这是个人行为吗?
不像。如此大规模、有预谋,绝对是有组织的攻击。
重申一下,这不是我的发现,这是苏州大学东吴智库网络舆情团队的研究发现。
所以,很多反华言论集中出现,你也别着急,可能背后根本不是人,而是机器。就是以这种信息轰炸,营造信息茧房效应,来加深你的印象,最终影响你的看法。
(二)
通过机器人账号,抹黑中国和北京冬奥会,只是新阴谋的一部分。
还有线下的各种预谋。
至少三招吧。
第一招,抵制。
去年12月6日,美国国务院高调宣布,将“不派政府官员出席”北京冬奥会。很有意思的,彷佛商量好了一样,一些西方国家马上宣布跟随。
这是干什么?
你抵制?关键你被邀请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