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月24日发表题为《首脑会晤反映美国战略关切》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
美国总统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于美国时间1月21日举行线上会晤。这是拜登继就任总统一周年记者会后的另一重大外交举措。他在记者会上关于乌克兰危机的失言,引发了各界反弹,担心对俄罗斯发出错误信号,增加战争爆发的风险。美日线上会晤对于中国的强硬表态,因而被视为是一种亡羊补牢的做法。
新报文章:美加紧拉拢日本凸显对华焦虑
白宫发布的新闻稿称,拜登赞赏日本与澳大利亚于1月6日签订的《互惠准入协定》,形容协定有利于促进美日澳三方军事合作。《互惠准入协定》打破法律障碍,允许日澳双方的军队为训练及其他目的进入对方国家,带有准军事同盟意味。
拜登表示,如果俄罗斯仅对乌克兰展开“小规模入侵”,美国的反应会比“全面入侵”来得轻。这一表述立即引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激烈抗议。拜登在次日改口,表示俄罗斯军队一旦“侵犯”乌克兰国境并导致军民伤亡,美国会让莫斯科付出惨重代价。
但是,由于拜登早前已经公开宣示,不会派兵协防乌克兰,所谓俄罗斯“入侵”的代价,因而顶多是美欧更严厉的经济制裁。有分析因此指出,拜登的失言恐怕会鼓励俄罗斯总统普京“放手一搏”。
然而,更大的风险在于,俄乌战争存在扩大化的风险。美国或面临同时在欧洲和东亚应对两场军事冲突的风险。
在这一大背景下,1月21日美日首脑会晤对中国的强硬表态,便非无的放矢。白宫关于会晤的新闻稿一再强调美日同盟的重要性,还提及美日韩军事同盟、美英澳三方同盟以及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对话”机制等地缘政治安排,对维持“印太”和平稳定的作用。由美国主导的这一系列所谓的“安全机制”,针对中国的目的再明显不过。
尽管西方情报机构一致认为,俄罗斯挥兵“入侵”乌克兰的概率与日俱增,西方决策层的反应却并不一致。美国虽然增加对乌克兰的攻击性武器供应,但不派兵介入的立场不变。英国和德国也公开表示不会派兵协防。但是,英国去年底却派遣了“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编队,千里迢迢来南海参加跟美日澳等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项庄舞剑”之意甚明。
美国在乌克兰危机升温之际,在东亚仍然动作频频,反映的不仅是对两地危机程度的判断,更是认为何者所谓“尤其威胁”美国全球战略利益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