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中国当前被很多海外媒体夸大的所谓房地产企业债务问题,跟日本30年前是完全不同的。当时,日本房地产泡沫可谓是人类经济史上最大资产泡沫,上世纪90年代,世界十大银行里半数是日本银行,背后是天价的土地和房产估值,代价则是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无尽头的经济停滞。正是看到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带来的实体经济深渊,中国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严格控制房地产领域的金融杠杆,引导市场回归理性。个别房地产企业得不到内资银行贷款,只能打擦边球到海外融资。2021年下半年开始,这些海外房地产债务进入5年左右的还款高峰期,相反,国内房地产市场早就愈发理性,部分房地产企业的盲目扩张无人埋单、面临债务违约。2022年中国房地产行业的不良资产问题,并非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早就摆脱了对城镇化的绝对依赖。
日本掉过的坑,中国经济会绕过去
其次,中国的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发展模式,也不同于日本的“收入倍增计划”。很多国内外学者喜欢把中国的共同富裕、乡村振兴,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收入倍增计划”作比较,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尽然。因为,日本“收入倍增计划”成功的部分基本是针对城镇化和工业化,而针对乡村老龄化问题、农产品高进口关税带来的民生问题则饱受诟病。中国地大物博,“三农”问题将是各级政府长期面临的民生挑战,也是中国投资的蓝海、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纵深。因此,后疫情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模式,首先就是探索乡村振兴和城乡协同发展,实现全国各地区、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新模式——2021年国家乡村振兴局的正式成立,6月份颁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都是在为这个新模式探索路径、绘制蓝图。
最后,中国资本市场支持科创型企业的新发展模式,也将让日本羡慕。作为科技大国,为了让成果转化更加高效,从上世纪末日本就一直想建设本国的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可惜始终没有成功,根本原因还是缺乏国家完整主权、经济缺乏规模化纵深。这几年,中国面临欧美高科技“卡脖子”,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发挥地方政府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源源不断地让科创型企业脱颖而出,将“中国制造”优势转化为“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