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军事

24小时热点

    专家观点

    • 中国禁止美光芯片?中方雷霆出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外媒炸锅了
    • 中俄好消息不断,一架俄罗斯专机抵达中国,7成俄民众对华有好感
    • 果然乱套了,英国大罢工将瘫痪80%的救护车,上万台手术被搁置
    • 局势正在失控,梅德韦杰夫再次警告:已扩大生产强大的杀 伤性武器

    中国海军2021年“成绩单”着实令人感叹!

    2022-01-04 08:45:11 来源:枢密院十号

    “刚过去的2021年对中国海军来说是‘非凡的一年’,全年新接收的各式舰艇总吨位高达17万吨”。

    这是印度《经济时报》1月3日面对中国海军2021年“成绩单”所发出的感叹。

    一年新服役总吨位17万吨的舰艇是什么概念?相关数据显示,当前英国海军所有舰艇的总吨位约43万吨,意大利约为27.5万吨,西班牙为22.5万吨。

    2018年英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所曾对西方“警告”说,中国在2014-2018年间建造的海军舰艇总量接近整个英国海军的规模,超过法国海军的规模。

    按照印度媒体的说法,英国人还是低估了中国海军的发展速度——哪里需要4年时间,如今2021年新增17万吨的总吨位,就已经接近于“一年重造一个中等欧洲列强海军”了。

    《经济时报》盘点称,中国海军在2021年新服役的舰艇包括1艘094A型战略核潜艇、两艘075型两栖攻击舰、3艘055型万吨级驱逐舰(印度媒体将其划分为巡洋舰)、7艘052D型导弹驱逐舰、6艘056A型轻型护卫舰、6艘082II型猎扫雷舰、1艘电缆铺设船和3艘927型监视船。

    报道总结说,2021年交付的上述舰艇清单中,吨位最大的是075型两栖攻击舰,它拥有平坦的飞行甲板,看起来类似于航空母舰。075型两栖攻击舰可以携带多达28架直升机,它的内部还可容纳登陆艇和气垫船,也可以运送多达 1000 名海军陆战队员和他们的两栖战车。

    075型两栖攻击舰为解放军提供的两栖作战能力远远超过其现有的8艘071型船坞登陆舰所能提供的能力。报道称,目前尚不清楚中国将建造多少艘这种大型两栖攻击舰,“很可能至少6艘,甚至有报道认为多达8艘”。

    报道还提到,2021年4月23日,首艘075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服役,“第二艘则于12月‘作为迟到的圣诞礼物’正式服役”。外界猜测,第二艘075型两栖攻击舰将被分配到东海舰队,主要负责对台作战。报道称,除了供直升机起降和提供两栖作战能力外,这种两栖攻击舰还能用作对台行动的后勤和指挥平台。“此外,更多的两栖攻击舰也即将服役,第三艘075型已于2021年1月在上海沪东下水,并于11月开始海试”。

    印度媒体感叹说,从075型两栖攻击舰的快速服役,就能看出“中国保持着令人印象深刻的造船速度”,“每六个月就有一艘两栖攻击舰下水”,没有其他任何国家能与中国创纪录的造船速度相提并论。“首艘075型从下水到首航用了340天。第二艘075型的建造工程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仍减少到245天”。

    作为中国军用造船能力的另一个惊人案例,报道提到,“沪东中华造船厂在同一天下水了两艘054A型护卫舰和一艘071E型船坞登陆舰(后者正在为泰国建造),该船厂同时还在为巴基斯坦建造 054A/P型护卫舰”。

    此外,报道还宣称,卫星图像显示,中国正在建造第三艘航母。“这种被称为003型的航母与解放军现役两艘航母大不相同,因为它更大,并且配备了电磁弹射装置,可以让全副武装和满载燃料的战斗机从航母上起飞,这也意味着其他类型的飞机,如空警-600预警机可以登上航母,这在解放军前两艘航母上是不可能的”。

    印度媒体的这些统计到底准确度有多少,老司机也没法去证实,但中国海军“下饺子”式的发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然而面对外界的这些“感叹”“夸奖”,我们在自豪的同时还是要对外媒的“捧杀”高度警惕,因为诸多军事专家都再三提醒,海军是需要时间来积累和沉淀的军种,“百年海军”的说法自有其道理。中国海军在装备硬件上的确称得上是突飞猛进,但相应的配合作战、后勤保障等软件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摸索和学习的地方。

    此外,外媒这类“吹捧”通常也不怀好意。例如美国国会报告此前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拥有6艘战略核潜艇、10艘攻击核潜艇、47艘常规潜艇、3艘航母、52艘巡洋舰/驱逐舰、120 艘护卫舰/轻型护卫舰、4 艘两栖攻击舰、10艘船坞登陆舰和24辆坦克登陆舰。而这些关于中国海军实力的揣测,成为五角大楼鼓吹“中国威胁论”的“论据”。

    这次印度媒体之所以会如此关注中国海军的发展,也是因为“中国海军的活动范围离中国海岸越来越远。未来印度海军也将需要对中国海军在印度洋更大规模的存在做出反应”。

    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责任编辑杨靖)
    关闭

    精选推荐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