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第15届莫斯科航展上,除了首次公开的苏霍伊集团“将死”单发第五代战斗机,作为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另一大巨头,米格集团也展示了自己研发的新一代隐身战机,而且多达三个型号。
不过,米格集团展出的仅是小比例模型,其影响力远不如以首架样机形式展出的“将死”战机,所以并没有引起外界太多的关注。
米格的沉浮:从辉煌到沉沦
在冷战时期,米格设计局毫无疑问是苏联航空工业界当仁不让的“领头羊”。从一鸣惊人的米格-15,到米格-19、米格-21、米格-23、米格-25,“米格机”几乎成为了苏制喷气式战斗机的代名词。而曾经在二战中辉煌一时的拉沃契金设计局、雅克设计局等,在米格设计局强悍的竞争力下只能纷纷“转行”。唯有苏霍伊设计局,凭借着在高空高速截击机方面研发的优势,还能够维持喷气式战斗机的研发实力,但是也尽可能避免与米格设计局竞争,避其锋芒。
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米格-29和米格-31两型第四代战斗机的相继服役,米格设计局开始研发针对美国ATF项目的第五代战斗机。而且,米格设计局一开始就规划了MFI重型双发多用途战斗机和LFI单发战术战斗机两个项目,可谓是吸取了苏霍伊设计局苏-27击败米格设计局方案竞标成功的教训,不给竞争对手任何机会。
1988年,米格设计局正式接受了MFI重型双发多用途战斗机的研发任务。次年,米格设计局完成了全套图纸的设计工作,并且进入到方案审查阶段。1991年,米格设计局的MFI重型双发多用途战斗机设计方案通过评审,随即展开了首架样机的生产工作,这就是后来著名的米格1.44隐身战机。可以说,正是米格设计局开创了苏联航空工业向第五代隐身战斗机迈进的先河。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米格1.44很可能会抢在美国洛克希德公司YF-22之前,成为世界上第一型首飞成功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然而,在1991年那个令全世界惊愕的圣诞夜,曾经让西方世界胆战心惊40余年的苏联悄然解体。这一巨变彻底改变了几乎每个苏联人的命运,米格设计局亦在其中。
米格1.44战斗机
苏联解体后,包括米格设计局、苏霍伊设计局等大部分苏联航空工业研发和生产机构归属于新生的俄罗斯联邦。而独立后的俄罗斯无力维持如此庞大的军力规模和新型武器研发计划,就连正常的武器装备采购也没有足够的经费。所以,俄罗斯各大军工企业纷纷转向外贸市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米格设计局开始从曾经的巅峰跌入谷底,而苏霍伊设计局却迅速崛起。
苏霍伊设计局的主打产品,就是大名鼎鼎的苏-27系列战斗机及其衍生型号。凭借出色的气动设计、优异的远程作战能力以及巨大的改进发展潜力,苏-27系列战斗机及其衍生型号迅速成为最为畅销的俄制先进武器。特别是苏-30系列多用途战斗机,几乎成为了苏霍伊设计局能够生存下来并且壮大发展的“救命法宝”。
而米格设计局旗下的米格-29系列战斗机由于历次局部战争中的不佳表现,再加上航电、航程、载弹量等性能上的短板,外销惨淡,甚至遭到用户国家的退货。米格设计局旗下的另一大“支柱”——米格-31高空高速截击机则由于作战用途过于单一且造价昂贵,也未能得到国外用户的订单。在这种情况下,米格设计局一度寄希望于俄罗斯空军能够批量采购米格1.44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所以,即便没有得到俄罗斯国防部的拨款,米格设计局还是自筹资金继续研发米格1.44第五代隐身战斗机,1994年,唯一一架米格1.44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样机下线并且进行了首次地面高速滑行。1999年,米格设计局史无前例地首次对外公开展示米格1.44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样机,意图引起俄罗斯国防部的青睐。次年,米格1.44第五代隐身战斗机样机终于完成了姗姗来迟的首飞。
米格集团一口气展示三款隐身战机模型,试图在这一领域有更大的作为。
在米格设计局看来,俄军未来肯定需要装备一款能够与美国F-22抗衡的第五代隐身战斗机,那么不如投入资金继续支持米格1.44研发完成。可惜的是,如今主导俄罗斯航空工业发展的“领头羊”已经是风光无限的苏霍伊设计局了。那么,俄罗斯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研发项目自然也不会花落旁家。米格设计局只是空欢喜一场,所以从2000年之后便彻底放弃了米格1.44项目。
之后,米格设计局又瞄准了美国空军和海军在2003年联合开展的J-UCAS项目,将隐身无人作战飞机作为突破点,意图打破一直被苏霍伊设计局压制的局面。于是,米格设计局在2007年第8届莫斯科航展上首次“低调地”对部分媒体展示了最新型“鳐鱼”隐身无人战机,抢先了苏霍伊设计局一步。不过,俄罗斯国防部如今选定的还是苏霍伊设计局后来研发的S-70“猎人”大型隐身无人战机。
剑走偏锋:与苏霍伊避免竞争
事实上,无论是俄罗斯国防部,还是俄罗斯航空工业高层,并不希望形成米格和苏霍伊两家不断竞争较量的局面。所以,随着俄罗斯航空工业的全面整合,米格、苏霍伊以及几乎所有航空研发生产单位,都归属于俄罗斯联合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也正是有了顶层的规划设计,使得如今米格和苏霍伊两家的新型号不再存在竞争关系,而是互补共赢。这从此次莫斯科航展上的三款米格新型隐身战机模型就能看得出来。
机身编号为“49”的模型从气动外形设计和尺寸大小可以判断,这是一架双发中型多用途战斗机。而根据米格设计局透露的消息,该机还是一款隐身舰载战斗机。49号隐身战机模型的气动设计很显然有相当一部分借鉴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米格1.44,但是从尺寸上讲属于缩小版,只是将进气道由米格1.44的机腹进气模式改为机头两侧进气模式。
而且,49号隐身战机模型的进气道还是采用传统的带附面层隔道式进气道设计,而不是类似于F-35那样的DSI进气道。再加上翼身融合、尾喷口等细节设计并不到位,49号隐身战机模型的隐身性能恐怕是要大打折扣的。在弹舱设计上,49号隐身战机模型在机腹处设置了左右两个独立的弹舱,没有侧弹舱,这也符合其中型战机的定位。
笔者分析认为,米格设计局的49号隐身战机方案应当是针对米格-29的后继型号来设计的,其舰载型显然对应的也是米格-29K舰载战斗机。对于俄罗斯海军来说,未来航母舰载战斗机也很可能会采用中重搭配的模式,重型舰载战斗机应当是苏-57的舰载型,而49号隐身战机方案就可以作为与前者配合作战的中型战机。当然,如果49号隐身战机方案还能够得到俄罗斯空天军和国外用户的青睐,对于米格设计局来说则是再好不过了。
94号隐身战机模型的设计定位应当是轻型多用途第五代战斗机,并且还可以作为教练机。
94号隐身战机模型的设计定位应当是轻型多用途第五代战斗机,从其尺寸巨大的座舱盖可以看出,很可能还兼具高级教练机的功能。对于目前的俄罗斯空天军来说,雅克-130高级教练机其实从设计上看已经落后,未必能够适应未来第五代隐身战斗机的飞行员培训要求。所以,米格设计局也瞄准了未来先进隐身教练/战斗机的这一市场空白,推出了针对雅克-130高级教练机的后继型号,这就是94号隐身战机模型。
从总体设计上看,94号隐身战机模型与目前各国现役主流高级教练机以及轻型战斗机最大的不同,在于机腹两个大型弹舱,可以容纳尺寸较大的导弹以及制导炸弹。那么,在训练中,94号隐身战机模型可以使飞行员首先熟悉内置弹舱的使用。而在作战中,94号隐身战机模型凭借大尺寸弹舱,可以挂载大型的空地制导弹药,作为隐身攻击机使用。当然,设计了内置弹舱后,必然会占用相当一部分机身内部空间,使得内部燃油量减小,压缩机载设备的空间,所以在作战半径等性能指标上会有一定的取舍。
机身编号为“48”的隐身无人机模型应当是与49号隐身战机模型配合作战是用的。一方面,48号隐身无人机模型在机腹两侧设置了两个小型内置弹舱,至少可以各挂载1枚中远距空空导弹。这样,48号隐身无人机模型就可以与49号隐身战机模型配合作战,作为后者的“无人僚机”,类似于苏霍伊S-70“猎人”无人机与苏-57战斗机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48号隐身无人机模型在机腹中线位置挂载了一具大型吊舱,笔者认为这应当是一种多用途的通用吊舱,其内部可以安装光电观瞄系统、通讯中继系统乃至电子战系统等。而这一吊舱最重要的,就是具备空中加油能力,使得48号隐身无人机模型成为类似于美国波音公司MQ-25“黄貂鱼”那样的隐身无人空中加油机。这样,48号隐身无人机模型就可以为49号隐身战机模型提供空中加油能力,从而大幅提升后者的远程作战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