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以军高级军官说,以军领导层之所以改变交战规则,缘由是哈马斯突袭给以色列造成重大伤亡后,军方认为以色列面临“生存威胁”。
《纽约时报》说,这导致以色列在本轮巴以冲突的前7个星期向加沙地带投射将近3万枚弹药,超过接下来8个月的总和
。加沙地带卫生部门说,空袭在头两个月最为猛烈,导致1.5万余名巴勒斯坦人丧生,占迄今总死亡人数三分之一。
弱化预防机制
《纽约时报》调查还发现,以色列严重弱化用于预防平民伤亡的保障制度,
采用有缺陷的方法搜索目标和评估平民伤亡风险,经常不对造成平民伤亡的空袭作事后审查或惩罚相关责任人,并忽视来自以军内部和美国高级军官的警告。
由于在“铁剑”行动初期高强度轰炸,以军头几天就炸光了战前经过审查的目标数据库里的大部分目标。情报人员继而转用一套大规模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却未经检验的系统搜索新目标,且据此发动打击的速度之快,令新目标的确定过程很可能不可靠。
报道说,以军以往在加沙地带军事行动中,会提前对某一个特定建筑物进行长时间监视,继而确定目标。然而,在“铁剑”行动中,以军以一个粗糙的统计模型评估平民伤害风险,而这个模型主要依赖对更大范围居民区手机信号作评估,武断地认定,哪里没有手机信号,哪里就没有平民。另外,以军有时在最后一次定位目标几个小时后才发动空袭,增加了伤害平民的风险。
以色列军队自诩“世界上最有道德的军队”,理由之一是会在发动空袭前“敲屋顶”即实施警告性轰炸,或者打电话、发短信要求这一带的巴勒斯坦民众逃离,再炸毁相关建筑物。然而,《纽约时报》调查发现,从“铁剑”行动第一天起,以色列就大幅减少“敲屋顶”,改为直接轰炸。有时,以军本可以使用更小或更精确的弹药完成打击,却用投掷老式自由落体炸弹和重磅炸弹,以造成更大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