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公司)时隔7个月后,于18日再次进行了“星舰”重型火箭的发射,但这次各方高度关注的发射仍以失败告终。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形容说,“星舰”第二次试飞比今年4月尝试时走得更远,不幸的是没能完成所有预定计划,最终还是再次爆炸。那么这次“星舰”发射到底取得了哪些进步,距离成功还有多远呢?
“星舰”重型火箭于18日顺利升空。
比今年4月“走得更远”
美国“太空”网站18日称,“星舰”重型火箭总高约120米,由高约70米的第一级“超级重型助推器”和顶部的第二级“星舰”飞船组成。在18日的发射中,火箭升空不到3分钟后成功实现一二级分离,但此后任务控制中心与“星舰”飞船失去联系,被迫启动自毁系统。
根据SpaceX公司随后发布的数据,“超级重型助推器”在起飞过程中,33台发动机全部正常工作直至一二级分离,但在下降模拟回收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而“星舰”飞船虽然不受影响继续升空,却在约148公里的高度因与地面指挥中心“失联”而触发“自动飞行终止系统”,后者用于在火箭出现问题或偏离航线时,自动摧毁飞行器避免造成附带伤害。
报道称,在4月的首次发射时,“超级重型助推器”有多台发动机无法正常工作,火箭在半空中爆炸,发射以失败告终。相比之下,11月18日的这次发射成功得多,“星舰”飞船的飞行高度超过100公里,标志着它已正式进入太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形容说,“星舰”第二次试飞比今年4月尝试时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