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去年8月,乌克兰军方高层就开始游说美国提供在军火库里常年吃灰的集束弹药,当时他们与俄军的来回炮战导致西方军援的弹药库存急剧下降,由美国制造的155毫米榴弹炮也面临着严重的过度使用问题。
随着俄军加固防御工事,准备抵抗乌军反攻,这一呼声越来越高。外界期待已久的乌克兰反攻行动已经持续一个多月,但进展缓慢。乌军亟需更多西方武器来增强进攻势头,美国官员也期待看到突破性进展。
但并非所有人都支持。“集束弹药无法区分乌克兰士兵和俄罗斯士兵。”非营利组织军备控制协会的执行董事达里尔·金博尔(Daryl Kimball)批评了这一决定,“集束弹药的有效性被严重夸大了,它对非战斗人员的影响已经得到广泛承认,但往往被忽视。”
尽管西方国家已就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达成共识,但援助集束弹药的举动可能会在美国盟友中引起争议。目前已有123个国家签署禁止散布集束弹药的国际公约《集束弹药公约》,其中包括乌克兰最大的军事援助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但美国和交战双方乌克兰、俄罗斯均未签署该条约。
秘鲁空军的工作人员进行集束弹药的销毁工作
据联合国介绍,一颗集束弹药弹头内可能包含几十到几百枚不等的爆炸性子弹药。一经射出后,弹头在半空中爆炸,释放出的子弹药攻击面积可达三万多平方米。任何身处这一范围内的人员,包括无辜平民,都难以幸免。
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子弹药在射出后未能立即爆炸,在冲突结束后的很长时间内深埋地下,一旦因人为触碰或是踩踏而在无意间引爆,就可能导致死亡或是重伤致残。幸存者常常因为终身残疾而难以获得生计,生活陷入贫困,甚至在社区内遭到歧视和污名化。
受到集束弹药污染的土地则因安全问题而无法耕种,阻碍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表示,过去四十年来,全球有数十场武装冲突使用了集束弹药,其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人道主义问题一直持续至今。